中医古籍
  • 《普济方》 分寸关尺三部脉位法

    作者: 朱梓

    经曰∶凡寸关尺者。脉之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至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

    内阳九分反盖取命之根本。然后及于身而言之也。凡十二经脉有病之时。先于尺泽寸口见之。故尺寸者。是脉之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者。夫三部之脉。取中而上下分之。从关中至尺泽为内。是属阴。故言内阴之所治也。言尺泽者。尺脉一寸之外。余脉下入不见。如入深泽而沉。故曰尺泽也。凡诊者。若寸口关脉不见。惟尺脉在者。其人必不死。亦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其根气元活。故寸、关者枝叶也。尺泽者根本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者。夫自关而向上分之。上至寸口。故言关至鱼际者。是长骨后际。如鱼之颈际。故曰鱼际也。言从关上至鱼际。下占一寸属阳。是内阳之所治也。然寸口虽占一寸。而脉见九分者。言阳数奇阴数偶故也。是以关前属阳。故言九。奇也。关下属阴。故言寸偶也。故分寸为尺者。关以上虽取一寸。而脉见九分。故曰分寸。为其先取一尺而言。盖先从根本言之。

    故一尺内取一寸。而脉一寸内取九分而诊之。故言分寸为尺。从尺而取寸。从寸而取分是也。分尺作寸者。从关以下至尺泽也。盖取脉长一寸而诊之。其一寸之脉。盖先取一尺之分。

    而其中除却九寸。而更取一寸用之。故言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尺内九分。从始至终。寸尺位脉长一寸九分。此则尺寸始终之法也。凡寸后尺前。两境之内主于关。为寸关尺也。上部属阳故法天。下部属阴故法地。中部阴阳相兼故法人。关者穿也。言上可以穿其天。下可以穿其地。上下关通而取其中。故言关也。而分三部候天地人。以法三才也。凡古法定尺寸者。

    皆先取一尺而言之。从尺而取寸。此则是其大纲也。又凡脉长短不同。其形各异。又曰。人长则脉长。人短则脉短。据此言之。岂可执其一概。必在医者以意审详。今则以鱼际骨下为寸口位。占九分。更下行一寸为尺部。合成一寸九分。中关为关部。以安三指。此之所定寸关尺。盖根据难经。永为楷式。不可改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