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2),系目系(3)。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谦,行太阴、心主(4)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5)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本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1)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按: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2)挟咽——即指咽喉。

    (3)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4)太阴、心主——指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5)掌后锐骨——指腕骨之豌豆骨部。

    【语译】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1)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2)。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释】

    (1)嗌--音益。《说文》:“咽也”。按:嗌,指咽峡部分,而咽则兼指食管。

    (2)臂厥--同肺经。指经脉所过部分气血阻逆。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手少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1),另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2)。别走太阳也。

    其实,则支膈(3);虚,则不能言(4)。

    【注释】

    (1)一寸——原作一寸半,据《太素》改。

    (2)腕——原作掌,据《太素》《甲乙》改。

    (3)支膈——胸膈间胀满、支撑不适。

    (4)不能言——其支者上系舌本,故不能言。

    【语译】

    手少阴络脉,名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后联系于脑部。

    手少阴络脉出现的实证,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不能说话。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脉。

    手少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1)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

    【注释】

    (1)渊腋——足少阴胆经穴名,在腋下三寸处。又释为腋部。

    【语译】

    手少阴经别,分出后进入腋下渊腋穴处两筋之间,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与手太阳经在内眼眦会合。

    手少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伏(1)乳里,结于胸中,循贲(2)下系于脐。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3),下为肘网(4),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注释】

    (1)伏——原作“挟”据《太素》及杨注改。

    (2)贲——原作“臂”据《太素》及杨注改。

    (3)伏梁——古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块起于脐上,上至心下,伏而不动,如屋之梁,因而得名。

    (4)肘网——网,《太素》《甲乙》作“纲”,指上肢的筋有病,肘部感到如罗网一样的牵制不舒。

    【语译】

    手少阴经筋,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聚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里,结聚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其病症:可见胸内拘急,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上肢筋有病,则肘部拘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疼痛。

更多中药材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