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1) 之端,循指上廉 (2),出合谷两骨 ( 之间,上入两筋 ( 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 (5) 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6),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 (7),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 (8)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本经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注释】

    (1)大指次指--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又名示指,亦即第2指。

    (2)上廉——取曲肘执笔体位,上廉即靠桡骨一侧。

    (3)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合称歧骨。

    (4)两筋--指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过腕关节处。

    (5)髃骨——髃读作隅,角的意思。此指肩峰部。

    (6)柱骨之会上——张介宾注:“颈项之根为天柱骨”,意指颈椎。“会上”指大椎,为六阳经所聚会,释作锁骨。

    (7)颊——面旁的总称。

    (8)人中——又名水沟,位于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

    【语译】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 (1) 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 (2),喉痹 (3),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 (4) 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5)。

    【注释】

    (1)津--此后原有“液”字,《太素》、《脉经》等无。即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手太阳小肠经主“液。

    (2)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

    (3)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4)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5)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手阳明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 (1) ;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2)。

    其病: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注释】

    (1)曲颊偏齿--颊骨所钩着处,曲如环形故名。上行到曲颊,偏络于齿根。

    (2)宗脉--意指总脉、大脉,耳中为手、足少阳、手太阳、足阳明四脉所总会。

    (3)龄--龋齿,即蛀牙。

    (4)齿寒痹隔--谓手阳明之脉外受风寒,络脉痹阻不通,可致具冷等症。

    【语译】

    手阳明络脉,名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处分出,走向手太阴经脉;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部位,上行到下颌角处,遍布于牙齿根部;其支脉进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的许多经脉(宗脉)会合。

    其病症:实证,见龋齿痛、耳聋;虚证,见齿冷,经气痹阻不通畅,可取手阳明络穴治疗。

    手阳明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1)循膺乳(2)别于肩髃(3)入柱骨(4)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注释】

    (1)手——指手阳明经。

    (2)膺乳——侧胸和乳部之间。

    (3)肩髃——此指部位。

    (4)柱骨——释作颈椎。张隐庵:“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一释作锁骨。

    【语译】

    手阳明经别,在肩上部肩髃穴处分出,从第七颈椎处进入体腔,下行到达大肠,归属于肺脏,向上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脉气仍旧流入手阳明本经。

    手阳明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九页);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语译】

    手阳明经筋,起始于第二手指绕侧端,结于腕背部,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髃部;分出支经绕肩胛处,挟脊柱两旁;直行的经筋从肩髃部上走颈;分支走向面颊,结于鼻旁颧部;直上行的走手太阳经筋前方,上左侧额角者,结络于头部向下至右侧下颔。

    其病症;在所经过之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紧和疼痛,肩关节不能高举,颈不能向两侧顾视。

更多中药材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国是胃癌大国,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数万人因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及时走向死亡。专家说:因为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
  •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约80万人新发胃癌、75万人死于胃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发病人数最多,约占全球胃癌人数的3/4。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
  • 一般来说胃癌病因饮食的原则是,首先在饮食中要保护胃黏膜,避免辛辣、油煎、生冷等,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饮食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的蛋白质和摄入量。胃癌患者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如每日分五餐进行。患者可多喝一些酸牛奶,酸牛乳中......
  •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