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八卦:轩辕帝延年有高论

    养生之道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提倡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早起,必待日光”。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要饮食有节,维持后天脾胃水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此外,还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古代许多名人,得祖国医学的养生之道,并以此为生活之指南,得以健康地尽享天年。

    湖南武冈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夏霖先生撰写的这篇《古代名人话养生》的连载,生动介绍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养生观及趣事,愿对今人有所启迪。

    生于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是位花甲重开活了120多岁的寿星。他年轻时曾向养生家广成子请教:“何道可以长生?”

    广成子告之曰:“务静、务清、毋劳尔形、勿摇尔精、守其命门,乃可长生。”即说要心态恬静平和,形体不要过于劳累,要节制房事,生活有规律,就可以高寿。

    他经过长期研究,掌握了精湛的养生之道,将其经验记录在名垂千古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上,被国际医坛称为《宇宙医疗学》。

    该书有一篇长寿秘诀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以恬愉为务”等说述。用现代语解释就是:要适应自然变化,适当体育锻炼,讲究饮食营养,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有效地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开朗而舒畅。当时的名医歧伯帮黄帝总结延年经验时说:“形与神俱而尽终之年。”也就是说只有心理上、躯体上都具极佳状态,就能达到人的自然寿命的极限120岁左右。

    黄帝还积极倡导体育运动,并实践之,活了120岁,其子少昊金天氏、少昊之子黄喾高辛氏都活了105岁以上,就是得益于其先人黄帝的养生之道。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