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久咳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3)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证为寒饮伏肺,化热作咳。治以宣肺蠲饮,化痰止咳为主,稍佐清热之品,方选小青龙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克,桂枝6克,白芍15克,五味子6克,干姜3克,法半夏6克,生石膏15克,黄芩10克,炒杏仁(打)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炙紫菀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咳减,痰多易出,继以此方少佐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之药治疗3周而愈。

    按:小青龙汤乃仲景治疗支饮、溢饮、肺胀等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止咳;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祛风散邪;干姜温肺暖脾,细辛化饮通痹,二药合用温肺化饮;半夏燥湿祛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芍药益阴,并为佐制;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大凡感冒、咳喘,内有寒饮,有表证或者无表证者均可选用,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肺气肿等属外寒内饮者。阎艳丽教授临证使用本方常喜用轻剂,盖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

    此案患者寒饮留滞于胃脘,而见“腹部怕凉,喜热饮,吃凉便可引发咳嗽”;寒饮阻于中焦,从肺脉上侵射肺,故见“腹中有寒气上涌作咳,痰质稀白”;“痰质时有发灰”,灰为肾水之色,此为久咳已有耗伤肾气之虞。选用小青龙汤加减为治,因其表寒不显,故改生麻黄为炙麻黄,且以少量,不取其发表,专取其止咳平喘之功;病久肾气受伤之象初现,故去细辛,以防止其“拔肾根”;又因患者舌红,苔微黄腻,脉象弦数,乃是寒饮久郁,已有化热之征,少用干姜3克,既不违背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又伍以清热化痰之药生石膏、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知母等兼顾饮郁化热之标。同时加入桔梗、杏仁、紫菀宣发肃降肺气,以恢复肺主气司宣降的生理功能。且茯苓、半夏相合为用,又有培土生金,健脾化饮之意。全方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并行不悖,切中病机,方获良效。

更多中药材
  • 红花,艾叶,我们都知道,而且生活中也能经常用到的,艾叶活血理气,祛寒湿,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两者在一起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疗效更好;很多人都会每天准备一盆水加入适量的红花艾叶泡泡脚,缓解一天来的压力,那么红花艾叶泡脚禁忌你知道吗,并不是......
  • 在古代的时候,女性一直都处在地位低下的情况,有很多女性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嫁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要怀孕生子,所以体虚的女性就有可能会出现胎动不安或者是见红的情况;艾叶有治疗胎动不安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温经止血,是不错的药材,那么究竟艾......
  • 地锦草,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药材。地锦草,一般是一年两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收获了。地锦草的外貌并没有多么出众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绿色的植株。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有什么。那么,......
  • 萝卜可以说一样是浑身是宝的食物,萝卜可以做成菜或是汤,在我们享受萝卜的美味时有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萝卜籽的功效,萝卜籽有消食的作用,而且还不不理气并且化痰,平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喝,对于治疗胃不舒服和消化不良效果很好,通过下文我们一起......
  • 养生节目虽然在这几年才开始变得流行,但是养生这一概念却不是刚刚兴起的,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之前就总结出了各种通过饮食来养生的目的,比如人们对于吃特定食物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老人长高速我们要在早上的时候吃生姜,晚上的时候吃萝卜,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