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甲亢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系统的功能障碍。一般在严重甲亢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完全,在某种应激状态时发生。本病属中医“脱证”、“眩晕”等范畴。

    辨证分型

    阳气暴脱证: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息微唇绀,体温不升。舌淡,脉微细欲绝。

    [治法方药]回阳救逆。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

    真阴衰竭证: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光剥无苔,脉虚数。

    [治法方药]育阴潜阳。三甲复脉汤加减。

    阳竭阳脱证:神志恍惚,大汗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呼吸微弱,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方药]回阳救逆,敛阴固脱。参附子汤合参脉散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取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中度刺激。取穴及配穴:①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用于阳亢火旺者。若突眼者,可加取天柱、风池;失眠者、加胆俞、心俞;潮热者,加大椎、劳宫;盗汗者,加阴郄、后溪;易饥、消瘦者,加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②合谷、天鼎、水突、关元、照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若心悸怔忡者,加取内关、神门;便溏、呕吐者,加取内关、公孙、脾俞、天枢。每次留针15分钟。

    (2)处方:肝俞、气瘿、合谷、内关、足三里。瘿肿较大者加刺肿块局部;烦躁失眠者加神门。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针气瘿穴(相当水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定位稍有出入)时,针体呈45°角自腺体边缘刺进肿块中心,作小幅度的捻转、提插,轻刺激,留针30分钟。烦躁失眠加泻神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处方:风池、睛明、攒竹、鱼腰、太冲、瞳子髎、三阴交。便秘者加支沟;心悸者加内关。操作:刺睛明时用32~34号细针,用左手食指把眼球向外轻轻压开,注意进针时避开浅表血管,进针一寸左右后作小幅度的捻转,出针后用干棉签压迫局部1~2分钟。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瞳子髎透太阳,均用平补平泻法,太冲、风池用泻法进行强刺激,三阴交用补法,中度刺激。便秘、心悸分别加泻支沟、内关。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4)处方:心俞、肝俞、肾俞、太冲、太溪、三阴交、内关。多汗配阴郄;心悸配神门;眼突明显加刺目眶周围腧穴。操作:肾俞、太溪、三阴交用补法,中等刺激;心俞、肝俞、太冲、内关用泻法,强刺激;多汗阴郄用平补平泻法;心悸加泻神门;眼突明显加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四白穴针尖略向上斜,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可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

    神门、脑、屏间、心、脾、肝、缘中,每次取2~3穴,每日一次,留针20分钟,或埋压王不留行籽,每两日一次。

    3.梅花针疗法

    配方:脊柱两侧、颈前区、颈侧区、眼区、腕关节区、手掌区及各种不同症状的局部,重点刺激颈椎4~7及其两侧。治法:采用正刺法。先叩刺脊柱两侧3行两遍,再重点刺激颈椎4~7及其两侧5行各5遍,然后对颈前区、颈侧区、眼区、腕关节区、手掌区及各种不同症状的某些部位作局部刺激。每日叩打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电针法

    处方:肿大甲状腺外侧、内关、太阳、神门。操作:以电脉理疗仪(输出25V)的电极板代替针刺,把高频的两端置于肿大的甲状腺之外侧,强刺激;两组低频输出线,一组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弱刺激,另一组置于内关、神门穴,中等刺激。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18次为一疗程。

    5.灸法

    (1)足三里、关元、气海,用艾条灸20分钟,有回阳救逆的作用。适用于阳气暴脱的危象。

    (2)处方:风池、大椎,风府、肺俞、膻中、身柱。操作:每穴灸10~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连灸6次,以后隔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6.芒针法

    处方:中脘、章门、天窗、人迎、风池、内关、神门。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可局部围刺;眼球突出者可加攒竹。操作:以上诸穴均用中等刺激,天窗透人迎。进针得气后可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7.穴位注射法

    处方:天柱。操作:进针后向前方深入1~1.5寸,待针感向同侧眼部或头部放散时,缓慢推人透明质酸酶1500U及醋酸氢化可的松25毫克的混合药液,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8.推拿疗法

    (1)处方:肝俞、心俞、内关、合谷、糯会、天突、天鼎、天容。操作:点按肝俞、心俞;揉拿手三阳经,点按内关、合谷、腮会;分推胸胁,点按天突、天鼎、天容。适用于气郁痰结型。

    (2)处方:涌泉、大椎至气海俞沿线。操作:用掖法推拿患者背部大椎至气海俞沿线,反复4~5次,并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一分钟。最后揉压足底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9.敷贴法

    处方:五倍子适量。操作:将一定量的五倍子在砂锅内炒黄,待冷却后研成末,晚上睡觉时用米醋调成膏状敷于颈前肿大处,晨起除去,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气郁痰结型。

    10.穴位埋线疗法

    主治: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取手足少阴经、少阳经穴。方穴①:间使、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照海。方穴②:水突、颈4~5夹脊。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方穴③: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风池。适用于突眼症。方穴④:喉结与天突穴连线的1/3处旁开0.1寸。操作方法:一般选用穿刺针埋线法埋植羊肠线,每月埋治一次,5次为一疗程。

    1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饲。

    (2)牛黄清热散:主要成分为牛黄、黄连、栀子等,功能:清热凉血,醒神开窍。每次1~3g,口服或鼻饲。

    12.中药针剂

    (1)大黄注射液:100毫升,加人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

    (2)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牛黄等,功能:清热除烦,醒脑开窍。40毫升,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

    (3)清开灵注射液:20~40毫升,加入500毫升液体中,静脉点滴。

    (4)生脉注射液:功能生津复脉止汗。8~10毫升,加入增液盐水200毫升,静脉滴注。(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患者是手指,下肢以及眼睑的水肿,西医检查了一大圈儿,没有什么问题,排除了一些心源性的,肾源性的这些方面的水肿的一个诱发疾病,所以说最终给他定义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容易出现的是双下肢,双手眼睑水肿,喝水喝多点儿,......
  • 第一点就是口腔舌体灼热疼痛,舌头啊就像被开水烫了一样,口腔黏膜也是这种感觉,早晨一起来,这个症状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这一天没有好受的时候,逐渐的加重,到晚上睡觉了,我算解脱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这样的一个临床表现。所以说大家来看一下,通常......
  • 她是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为什么强调年龄,因为这个女性患者来了就讲了,说我有这种子宫肌瘤,也有腺肌症,然后你说我都到这个年龄,马上绝经了,杨大夫你就帮我控制一下,把我这症状缓解缓解,如果绝经了,它不再长了,有就有,那我也不想挨刀动手术了。我......
  • 这个患者,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我是给他家属看病,然后他陪着来的,他就跟我说了这个头痛的问题,他说我这个头痛,几乎疼了20多年了,每天都疼,也尝试了很多的治疗办法,那么这个中药能不能治,我就跟他讲,你可以跟我聊一聊,然后,尝试用中药去解决一下这......
  • 这位患者口服的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出现了副作用,第一就是反酸,烧心,胃特别的不好,自从吃上这个药物之后,胃特别的难受,反酸,水,烧心,甚至有一种灼热疼痛的感觉。再有,大便溏薄,大便不成形,一天两三次,这也是之前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