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草药治褥疮

    褥疮,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它却是重症卧床病人的杀手。生活中我曾见到过好几个被褥疮折磨的患者。他们由于自己不能翻身,长期卧床,常常在骶骨、脚跟等部位发生褥疮。

    一开始是局部出现红肿、热、刺痛等症状,后来就呈现紫红色,表面有水疱形成,逐渐扩大溃烂,出现脓液、腐肉等症状。有时甚至深达骨骼,不易治愈。褥疮还容易并发败血症,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现报刊杂志对医治褥疮的偏方不少,本人在实际运用中,根据褥疮的病变过程择优组合,选择了两组最佳方剂,用于预防(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做好了就不会形成褥疮)或治疗。

    预防方:樟脑粉40克、红花20克(都研细末)、小麻油10克、凡士林250克,混合均匀备用。用法:取药少许,涂抹患处,每次3~5分钟,每天2次。揉完后,最好将患部用海绵垫上。注意,如果患部已出现破损和水疱就不能再用该方法。

    治疗方:乳香、血竭、黄连各10克,儿茶、马勃粉、煅石膏、枯矾各20克,冰片5克,轻粉3克(共研细末备用)。用法:取露蜂房50克(药店有售)、水1000毫升煎成药水,先冲洗患部的脓液和腐肉,再将配好的药粉涂抹在伤口上。也可用小麻油将药粉调成糊状涂抹在伤口上,效果更佳。最后用消毒纱布包扎,2天换药1次。小面积伤口一般换药3~4次就可治愈。同时注意,换药后一定要保证患部周围干燥、卫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点评: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大敌,但却常常被忽视,往往是等到造成感染等严重后果才引起注意。预防方中的樟脑外用为皮肤刺激剂,涂于皮肤后可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而有清凉感,同时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红花有活血通络、祛淤止痛的作用,二者合用可改善因长时间压迫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

    治疗方中的露蜂房、乳香、血竭、儿茶、冰片、轻粉等等均是历代中医典籍治疗皮肤疮疡、去腐生肌最常用的药材,外用以治疗褥疮应有良效。

    除以上防治褥疮的药疗法以外,家人的护理也十分重要。不能移动的患者,家人应协助其翻身,每2小时1次;稍能活动的病人应鼓励他在床上活动。同时保护皮肤清洁,必要时可用水垫或气垫床。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