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脉同诊救危症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

    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经10多天治疗无效,且阵发性角弓反张,呼叫不休,而予以抗癫痫(多次注射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与对症治疗,未见效,意识障碍加深。4月3日,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劝其家属放弃治疗。4月11日,延请湖南省名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诊见:神昏谵语,颜面似潮红,双眼及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强直抽搐,腹胀拒按,小便失禁,已数日未见大便。舌红,腐腻苔,寸口脉细数,切双趺阳脉滑实有力,双太溪脉稍微有力。即曰:“胃肾二气尚存,可救。”遂收入院。入院诊断:春瘟,证属痰火扰神,湿浊中阻。

    吴忠文认为,患者神昏乃温热疠毒入里,毒火灼液成痰至清阳不升,湿浊中阻病入卫气之间,治当首先运转中州以除湿豁痰,开窍醒神,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克,豆蔻仁6克,薏苡仁15克,通草10克,厚朴15克,竹叶8克,滑石15克(布包),甘草3克,胆南星8克,法半夏10克,水牛角25克,石菖蒲8克,郁金12克,连翘15克。连服2剂,咳吐黄绿浓痰一次。患者神志稍清,问而能答,但不知所云。

    会诊所见:小便失禁,大便已8日未解,腹胀拒按,可见肠型,余症同前。舌红,苔黄燥少腻,寸口脉细数,趺阳脉滑实,太溪脉微有动。经治见中州运转已启动,但见其邪有化燥之势。以小承气汤通腑祛邪,使疠毒随便而去。处方:枳实12克,厚朴20克,生大黄8克(后下),12小时连服2剂,得大便,下燥屎2次,腹胀拒按缓解,肠型消失,神志较前转清。续予三仁汤加减,方同前。共服6剂,患者咳吐浓痰由黄绿转白,神志明显清醒,但渴而喜冷饮,饮食渐进。舌红,苔薄黄少津,寸口脉滑,趺阳脉似浮滑稍有力,太溪脉缓而有力,此乃胃气已振,肾气渐复。

    再次会诊,吴忠文曰:“至此,活矣。”温热疠毒虽大除,但热毒已耗液伤津,故见渴喜冷饮。拟竹叶石膏汤合越鞠丸清余热兼解痰火湿郁。处方:竹叶12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10克,白泡参15克,炙甘草6克,麦冬12克,炒栀仁8克,郁金12克,湘曲15克,川芎10克,水牛角20克,粳米一勺(注意火候,米熟汤成)。共服9剂,能自进食,二便如常,但仍渴喜冷饮,多食易饥,续拟中医方补气生津,清余热而救治成功。随访至今,无后遗症,无复发。

    按:《黄帝内经·素问》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趺阳脉学·下篇·断疾病预后》曰:“诊趺阳脉对疾病预后起着决定性判断作用,有着预测吉凶生死之重要性。”三脉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三脉同候多用在寸口无脉或观察危重病患者时运用。若寸口脉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脉同诊有生死相关的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的一大优势。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
  • 她平时的一些临床表现,整个人体质偏于消瘦,但是体力没有什么问题,脖子这一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消化功能不好,总感觉胃部胀满不舒服,不爱消化,稍微吃点凉东西,有可能就造成胃脘部的一个疼痛,甚至有一些打嗝,嗳气的这种表现。平时大便秘结,......
  • 这是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他患有这种乳腺的结节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几年前呢,他通过手术的一个办法切除了乳腺的结节,因为这种乳腺结节是多发的,所以说没有办法完全的清除,现在这种乳腺结节又长大了,医生告诉她又该手术了,她就不想手术,她现在的表现倒......
  • 这位患者是一位男性的患者,来的时候告诉我,他有鼻窦炎,鼻塞,流黄浓浊涕,这是鼻窦炎典型的表现,有的时候严重,鼻塞了,严重的时候影响睡眠,甚至说头晕脑胀的。流这种黄色的鼻涕,那平时,他还有胃病,说有慢性非萎缩性的胃炎,平时的表现,就是上腹部的......
  • 今天呢,我给大家讲一讲肝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治疗过程当中啊,总绕不开肝,因为肝呢主疏泄,所有的脏腑的运行都有赖于肝气的疏通,如果肝气郁滞,肝的功能弱的话,或者是过强的话,都会引起其他脏腑的运行失调。第一呢,我们先讲肝血虚,中医讲的肝藏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