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奇妙的[药方]

    明代有个铁脚道人,编著了一本《霞外杂组》。书中开列有两张“药方”甚为奇妙,读之令人生讶,继而回味无穷。两方内容如下:快活无忧散 药物:除烦恼、断妄想。制、服法:上二味等份,为极细末,用清静汤调服。此方药味虽少,奏功极大,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不必远求产药之地,可自我求之,自我得之。凡合此药,先要洒扫一静室,窗棂虚朗,前列小槛,栽花种竹,贮水养鱼,室中设一几一榻一蒲团,每日跏趺(佛教徒的一种坐法,即盘腿而坐,脚背放在大腿上〕静坐,瞑目调息,将前药服之至三炷香久,任意所适,或散步空庭,吟弄风月,或展玩法帖名画,或歌古诗二三首,倦则啜苦茗一项,就枕偃息,久久觉神气清爽,天君泰然。和气汤 专治一切客气(中医学指外来邪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苏物: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制、服法:上二味和匀,用不语唾送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服后更饮醇酒五七杯,使醺然半酣尤佳。人生在世,烦恼多多。究其原因,可谓皆缘于欲望。《苟子》说:“欲虽不可夫也,求可节也。”指出人们应对欲望加以控制。否则烦恼接踵而来,忧虑丛生,可以说烦恼与欲望在多少与程度上均成正比。这种不良情绪若不加疏导,及时调整,不仅可影响思维与言行,而且萦怀不去,还可碍及脏腑,郁积生疾,此即所谓心身疾病。目前有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肿瘤、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内的34种疾病被划归其中。因此,《畜德录》言:“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著迷惑,则心无病矣。”此正是:烦恼皆自欲望生,断却妄想心自平。名利本是身外物,追求还须量力行。如何除烦恼、断妄想,方法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快活无忧散中的散步空庭、吟诗赏月、玩帖品画外,和气汤中的“忍”与“忘”也是常用方法。唐代长寿老人张公深得养生之道,集平生体会编写了一首《百忍歌》,其中的“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等,常被人作为格言警句。事实上,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一些悖意违愿之事,若不加控制,遇怒即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产生负面作用。有谚语说,“忿似火,不遏则燎原;怒如虎,不禁则伤人”即是此意。这时应冷静下来,隐忍不发,以理智战胜情绪。此外,时间是一位良医,它可以帮助我们忘却痛苦,愈合创伤,学会忘却吧,它可使我们心底清净,身体轻松,珍爱生活,享受美好。上述两方奇中蕴真谛,妙处悟方知。它着眼于自我调控,动静结合,并注意将环境、意念、睡眼有机地融于治疗步骤中,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既可用于平时的心理调整,也可用于一些心身疼痛的辅助治疗。

更多中药材
  •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