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罗裙带

    《中药大辞典》:罗裙带拼音注音Luó Qún Dài别名

    万年青(《生草药性备要》),秦琼剑、牛黄伞、千层喜、文兰树(《植物名实图考》),扁担叶(《分类草药性》),十八学士(《广州植物志》),郁蕉(《福建民间草药》),水笑草,裙带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水蕉(《陆川本草》),郁金叶(《四川中药志》),引水蕉(《泉州本草》),海带七、腰带七、玉带风(《湖南药物志》),海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野生于河边、村边、低洼地草丛中,或栽植于庭园。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文殊兰(《南越笔记》)

    多年生草本。干短粗壮,直径10~15厘米。叶多数,聚生于干顶,剑形,长可达1米,宽7~1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花茎直立,粗壮;伞形花序顶生;佛焰苞长约10厘米,直伸,分裂至基部;花白色,芳香,约20朵或更多;花柄长约2厘米,柄基有1长线形的小苞片;花被管纤弱,长8~10厘米,裂片6,线形,长7~8厘米,宽约8毫米;雄蕊6,花丝与裂片等长,下部绿色,中部白色,上部淡紫色,丁字药黄色;雌蕊1,柱头三浅裂或头状,子房下位,3室。果近扁球形,浅黄色,直径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氨基酸。

    性味

    辛,凉,有毒。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微苦,气平,性凉散,无毒。"

    ②《陆川本草》:"味酸,性凉。"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散瘀,消肿。治痈肿疮毒,跌打骨折,头痛,关节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毒,敷疮,用酒糟或蜜糖捶叶敷患处。煲水洗外痔。"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

    ③《分类草药性》:"治恶毒痈疮,包鱼口。"

    ④《广西药植图志》:"治扭伤,头风痛。"

    ⑤《湖南药物志》:"治乳癌,心气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捣汁涂、炒热罨或煎水洗。内服:煎汤,鲜者1~3钱。

    复方

    ①治皮肤溃疡:文殊兰叶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②治跌扭伤筋,瘀血凝肿作痛:鲜文殊兰叶放在铁锅内先炒软,然后用红酒淬入,乘微热包扎在伤肿处,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跌伤,骨折:鲜文殊兰四两,水冬瓜、圆麻根各二两。捣烂包患处。(《贵州草药》)

    ④治痈疽:鲜文殊兰叶和鳞茎,加蜂糖少许,捣烂包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头风痛:罗裙带叶火烤至软,乘热作带扎头。(《广西药植图志》)

    ⑥治脚、手关节酸痛:鲜文殊兰叶,切碎,调麻油,烘热贴患处,每日一换。(《泉州本草》)

    ⑦治四肢腋窝肿大:鲜文殊兰叶合红糖、生葱二株捣敷,每日一次。(《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罗裙带拼音注音Luó Qún Dài别名

    万年青、扁担叶、郁蕉、水笑草、裙带草、水蕉、郁金叶、引水蕉、海带七、腰带七、斩蛇剑、破龙刀、金武剑、王带风、海蕉、九筋草、朱兰叶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Crinum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植物名实图考》:牛黄伞,江西、湖南有之。长叶绿脆,纹脉润,层层抽长,如抱焦心,长者可三、四尺,断之有涎丝。俚医以治肿毒,目为难得之药。亦间有花,即广中文殊兰。逾岭经冬叶陨,故少花,其叶甚长。文兰树产广东,叶如萱草而阔长,白花似玉簪而小,园亭石畔多栽之。按此草近从洋舶运至北地,亦以秋开。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文殊兰,全株有毒。以根头(鳞茎)最毒。中毒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inum asiaticum L.var.sinicum(Roxb.ex Herb.)Baker[C. sinicum Roxb.ex Her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多用鲜品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滨地区或河旁沙地,亦栽植于庭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文殊兰,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鳞茎长柱形,直径约10-15cm。叶20-30枚,多列,带状披针形, 长可达1m,宽7-12cm,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暗绿色。花茎直立,粗壮,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状总苞片2,披针形,外折,长6-10cm,白色,膜质 ;苞片多数,狭条形,长7-10cm;花梗长0.5-2cm;花被高脚碟状,芳香,筒部纤细,长4-10cm,直径1.5-2mm。花被裂片6,条形,白色,长4.5-9cm,宽6-9mm,向顶端渐狭;雄蕊6,淡红色,花丝比花被裂片短,长约4-5cm,上部淡紫红色,花药黄色,狭条形,先端渐尖,长约1.5cm或更长;雌蕊1,柱头3浅裂或头状,子房下位,3室,纺锤形,长不及2cm。蒴果近球形,浅黄色,直径3-5cm;通常种子1颗。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但幼嫩时期宜有适度荫蔽,夏季怕烈日曝晒,耐盐碱土,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3-19℃,冬季鳞茎休眠期适温为7-10℃。 栽培技术 用种子及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繁殖:早春或晚秋将植株挖出,按其自然状态分开为3-4株不等,穴栽,栽植不宜过浅。栽后浇水和适当遮荫。种子繁殖:以3-4月为宜,种子较大,点播,覆土深度2cm,发芽适温为18-24℃,播后土壤不宜太湿,约2星期发芽,幼苗具2-3片真叶时移栽。 田间管理 生长期应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并进行多次追肥,夏季遮荫,雨后注意排水,不使土壤过湿,入秋后应减少浇水,休眠期则停止施肥,严格控制浇水。

    化学成分

    茎含生物碱:文殊兰碱(crinine),文殊兰星碱(crinsine),石蒜碱(lycorine),鲍威文殊兰碱(powelline)。

    性味

    辛;苦;凉

    注意

    内服宜慎,寒疽禁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咽喉炎;头痛;痹痛麻木;跌打瘀肿;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炒热罨;或煎水洗。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毒,敷疮,用酒糟或蜜糖捶叶敷患处。煲水洗外痔。2.《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

    3.《分类草药性》:治恶毒痈疮,包鱼口。

    4.《广西药植图志》:治扭伤,头风痛。

    5.《湖南药物志》:治乳癌,心气痛。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硬根紫草来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新疆。化学成分根含紫草色素。功能主治外用治关节炎。用法用量全草适量,煎水外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枪杆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来源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利......
  •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广西、云南......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柳别名苏盖提[维名]来源杨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叶、芽、根入药。生境分布新疆、甘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湿。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
  • 拼音注音Bái Lì别名栗子树、白紫蒲树来源壳斗科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以果实的虫瘿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及华南各省。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大人疝气,急性结膜炎。用法用量5~7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