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女科证治准绳
难经本义
难经本义抄
难经经释
平易方
平治会萃
中医书籍
《丹溪治法心要》
《动脉粥样硬化》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大小诸证方论》
《对山医话》
《得配本草》
知识杂集
“目不转睛”不是专注是祸害
夏季养生要巧妙恰当地用花
出汗与健康
针灸治疗妄想症
顽痰诱发百病调五脏祛除
痛经小心生殖系统病变
中医药方子
清流饮
清浊安中汤
清涎散
清润汤
清火止衄汤
清火消毒汤
中药材
篱栏网
篱笆竹
簕欓
簕竹
簕苋菜
簝叶竹根
查书籍
搜索
《子午流注说难》
作者:
吴棹仙
朝代:
近代
年份:
公元1956年
章节列表
环周图说难
上卷/本输穴说难
手太阴肺经五穴
一、少商(井穴)
二、鱼际(荥穴)
三、大渊(俞穴)
四、经渠(经穴)
五、尺泽(合穴)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一、商阳(井穴)
二、二间(荥穴)
三、三间(俞穴)
四、合谷(原穴)
五、阳溪(经穴)
六、曲池(合穴)
足阳明胃经六穴
一、厉兑(井穴)
二、内庭(荥穴)
三、陷谷(俞穴)
四、冲阳(原穴)
五、解溪(经穴)
六、足三里(合穴)
足太阴脾经五穴
一、隐白(井穴)
二、大都(荥穴)
三、太白(俞穴)
四、商丘(经穴)
五、阴陵泉(合穴)
手少阴心经五穴
一、少冲(井穴)
二、少府(荥穴)
三、神门(俞穴)
四、灵道(经穴)
五、少海(合穴)
手太阳小肠经六穴
一、少泽(井穴)
二、前谷(荥穴)
三、后溪(俞穴)
四、腕骨(原穴)
五、阳谷(经穴)
六、小海(合穴)
足太阳膀胱经六穴
一、至阴(井穴)
二、通谷(荥穴)
三、束骨(俞穴)
四、京骨(原穴)
五、昆仑(经穴)
六、委中(合穴)
足少阴肾经五穴
一、涌泉(井穴)
二、然谷(荥穴)
三、太溪(俞穴)
四、复溜(经穴)
五、阴谷(合穴)
手厥阴心包络五穴
一、中冲(井穴)
二、劳宫(荥穴)
三、大陵(俞穴)
四、间使(经穴)
五、曲泽(合穴)
手少阳三焦六穴
一、关冲(井穴)
二、液门(荥穴)
三、中渚(俞穴)
四、阳池(原穴)
五、支沟(经穴)
六、天井(合穴)
足少阳胆经六穴
一、窍阴(井穴)
二、侠溪(荥穴)
三、临泣(俞穴)
四、丘墟(原穴)
五、阳辅(经穴)
六、阳陵泉(合穴)
足厥阴肝经五穴
一、大敦(井穴)
二、行间(荥穴)
三、太冲(俞穴)
四、中封(经穴)
五、曲泉(合穴)
十二别络
一、列缺
二、偏历
三、丰隆
四、公孙
五、通里
六、支正
七、飞扬
八、大钟
九、内关
十、外关
十一、光明
十二、蠡沟
(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二、巨虚下廉(手太阳下合穴)
三、委阳(手少阳下合穴)
(图缺)
下卷
五脏五六腑六释义
终始根结释义
补泻手法
寒热手法
升降手法
卧针迎随手法
进针手法
催气手法
调和营卫手法
用针脉法
针效
针害
针灸禁忌
经正六合
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