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化脓性脑膜炎中医诊疗技术

    化脓性脑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颈强直及脑脊液异常。多数化脑好发于冬春季,新生儿化脑常无明显的季节性。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化脑属中医“温病”、“惊风”、“痉病”范畴。

    病因病机

    外因为四时温毒疫邪,内因为肌肤薄弱,脏腑嫩小。风温合至或疫疠毒邪,多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毒邪凶猛,常致逆传心包,而致神明失主;热入营血,气血两燔而神昏、谵语、斑疹隐露;心肝郁热而项强,四肢抽搐;热耗肝肾阴血,筋脉失养于上,则耳目失灵,达于四末而肢体不用。

    辨证论治

    1.邪在卫气证

    [证候]在原有上感、肺炎、中耳炎等疾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头痛项强,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豉、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石膏、知母。

    呕吐明显,加黄芩、半夏降逆止呕;里热炽盛,重用石膏,加黄芩、野菊花清热解毒;若头痛剧烈,加菊花、钩藤、蔓荆子。

    2.气营两燔证

    [证候]高热持续,头痛剧烈,项强,反复呕吐,口渴唇干,或烦躁谵妄,前囟凸起,四肢抽搐,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主要药物: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牡丹皮、竹叶。

    若抽搐频作,加钩藤、石决明;若热甚,加犀角或安宫牛黄丸。

    3.脓毒积脑证

    [证候]高热不退,或稍降复升,头痛不休,昏迷惊厥,颈项强直,囟门凸起,或有失明、耳聋、面瘫、肢体瘫痪等,舌紫绛,苔黄糙,脉滑数或脉微欲绝。

    [治法]泻火解毒,祛瘀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主要药物: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牡丹皮、竹叶。

    头痛剧烈,囟门凸起,加龙胆草、车前子、牛膝;项强呕吐明显,加葛根、半夏、竹茹;视力减退,加青葙子、决明子、蔓荆子;运动障碍加桑枝、赤芍、地龙等。

    4.正虚邪恋证

    [证候]低热绵延,或体温时高时低,或不发热,神萎嗜睡,面白,气短乏力,四肢欠温,口渴,自汗或盗汗,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托脓解毒。

    [方药]托里透脓汤加减。主要药物:人参、白术、穿山甲、白芷、升麻、甘草、当归、生黄芪、皂刺、青皮。

    血虚亏耗,合四物汤加减;阴伤虚热,加青蒿鳖甲汤;阳气虚衰,加肉桂、补骨脂、菟丝子。

    经验方

    1.桑翘汤

    [药物组成]桑叶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麦门冬10克,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粳米3克。

    [功效]清透伏热,清热生津。

    [适应证]邪犯肺卫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春温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30克,莲子心6克,金银花18克,知母9克,生鳖甲4.5克,地骨皮6克,白僵蚕9克,黄柏9克,鲜芦根30克,薄荷6克,龙胆草9克,黄连6克,鲜菖蒲12克,桃仁6克,杏仁6克,安宫牛黄丸一粒。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开窍。

    [适应证]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沈桂珍经验方

    [药物组成]羚羊角粉(冲)、藿香、胆南星、竹茹各3克,天麻、钩藤、黄芩、瓜蒌、菖蒲各5克,白芍6克。

    [功效]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息风止痉。

    [适应证]痰热内蕴,挟风蒙蔽清窍之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50毫升,分早晚两次鼻饲。

    适宜技术

    1.针刺法

    呕吐时,针刺内关、气海、足三里;高热时,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烦躁抽搐时针刺内关、大椎、神门、十宣;呼吸衰竭针刺人中、会阴或膻中;昏迷刺人中、涌泉、十宣、太冲。

    2.雾化法

    野菊花500克,先将野菊花用清水洗净,按1:2的比例煎煮半小时,浓缩至50克,即成50%煎液,采用雾化吸入法,成人每次一毫升,儿童减半,每日一次。

    3.吹鼻法

    麝香0.3克,冰片30克,明矾60克,三药共研末,蘸药末用鼻吸微量或吹入鼻腔中,每日数次,病愈停止使用。用于脑膜炎引起的头痛昏迷、呕吐等。

    4.敷贴法

    吴茱萸9~15克,烧酒少许。将吴茱萸研末,用烧酒调和成膏,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与双手劳宫穴,用布包好,每日敷1~2次,每次1~2小时,7日为一疗程。

    5.灌肠法

    黄柏、甘草各适量,将两药煎剂取汁,保留灌肠,每日2~3次,病愈止。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呕吐剧烈者。D4

更多中药材
  •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