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日照飘拂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日照飘拂草拼音注音Rì Zhào Piāo Fú Cǎo别名

    眉毛草、地毛、牛毛草、田岸毛、牛毛毡、水虱草

    来源

    莎草科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 miliacea (L.)Vah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北方地区,江苏、浙江向南至华南、西南。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祛痰定喘,活血消肿。主治暑热,支气管炎,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胃肠炎。

    用法用量

    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日照飘拂草拼音注音Rì Zhào Piāo Fú Cǎo别名

    筅帚草、鹅草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日照飘拂草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潮湿沼泽地区和水稻田中。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无根状茎。秆丛生,高10~60厘米,扁四棱形,具纵槽,基部包着1~3个无叶片的鞘。叶长于或短于秆,侧扁,剑状,先端刚毛状;鞘侧扁,背面呈龙骨状,边缘膜质,锈色,鞘口斜裂,无叶舌;苞片2~4枚,刚毛状,基部较宽。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辐射枝3~6个;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球形;鳞片膜质,卵形,栗色,具白色狭边,背面龙骨突起,具有3条脉;雄蕊2;花柱三棱形,基部稍膨大,柱头3。小坚果倒卵状,麦秆黄色,具疣状突起和横裂圆形网纹。

    性味

    性凉,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治暑热少尿、尿赤,胃肠炎,小腿劳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治小腿劳伤肿痛;日照飘拂草、樟树皮、桃树嫩梢,加酒糟捣烂外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别名老虎刺、锈花针、刺檀香、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issa spinarum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地灌丛中。资......
  •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pilosa L.,以全草入药。夏季开花时采收,切段,晒干。......
  • 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树皮、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治风湿骨痛......
  •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黄柏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茎或树皮。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间或溪边林下、山地灌丛中。分布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