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桃花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桃花散处方

    桃花30克 葵子30克 滑石30克 槟榔30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利水通便。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空腹时以葱白汤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活幼心书》卷下:桃花散别名

    桃红散(《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

    好石灰(用纱净筛)300克 清油30毫升 大黄15克(锉碎,水浸透,取汁150毫升)

    制法

    右灰先用铁铛炒令带热,次入大黄汁、清油和匀,仍以慢火妙如桃花色,盆盛之,倾出在内,浮而不沉,鹅翎拂聚纸上,别着瓦器收藏。

    功能主治

    止血消瘀。治外伤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凡是破损伤痕,用涂立效。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桃花散处方

    腻滑石120克 赤石脂3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入黄丹少许,如桃花色。

    功能主治

    生肌止痛。治一切疮口不收。

    用法用量

    每日上药一遍,上用膏药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普济方》卷二七五:桃花散别名

    桃花活血散(《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

    寒水石250克(煅)龙骨 虎骨 乌鱼骨各30克 白蔹 白石脂 赤石脂各15克 黄丹少许

    功能主治

    生肌活血。治一切恶疮、金疮。

    用法用量

    上药加白及15克,同为细末。干掺或调敷。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明·《外科正宗》:桃花散组成

    白石灰六份、大黄一份。

    用法

    为末,每用适量,掺撒或用凉水调敷患处。

    功效

    止血。

    主治

    主治疮口出血,创伤出血。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衄、创伤或疮口出血(以渗血为主)。

    鼻衄:本方(消毒棉球蘸桃花散外塞)治疗54例,用药最少2次,最多6次,一般外用1~2次鼻衄即止。疗效评价以1年以上未复发为痊愈;复发次数、出血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再用即止为显效。结果:痊愈48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福建中医药》1992年第4期)

    方解

    桃花散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方用石灰收敛止血,大黄清热止血。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皮肤外伤(开放性小伤口和一般化脓性伤口)、Ⅱ度烧伤伴感染、带状疱疹等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含有大黄素和鞣酸,鞣酸有抑制组织分泌、抗渗出的作用,大黄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石灰有解毒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

    方歌

    桃花止血最为良,一两五钱生大黄,半升石灰相并炒,去军研筛水调强。

    摘录明·《外科正宗》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京三棱(炮)、丁香皮(不见火),各三两;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各二钱半。炮制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
  • 《洞天奥旨》卷十二:暗治饮处方黄柏3钱,茯苓5钱,蒲公英3钱,柴胡1钱,白芍5钱,生甘草5钱,龙胆草1钱,豨莶草2钱。功能主治袖手疳。生龟头之颈上,皮包于内而外不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外科医镜》:暗治饮处方当归5钱,白......
  • 《医统》卷九十八:暗香汤处方梅花。制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蕊连蒂置瓶内,每1两用炒盐1两洒之,不可以手触坏,用厚纸数重封固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内,然后取花头二三个内于中,滚汤一泡,自开如新。功能主治调脾胃。主摘录《医统》卷九十......
  • 处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铜器中和匀,微火熬令可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蛲虫在胃,令人渐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温酒送下,虫未下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别名伏龙肝丸处方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