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肾安胎汤

    温肾安胎汤 组成:鹿角胶(烊冲)10克,金狗脊10克,仙茅6克,菟丝子12克,川断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莲房10克,仙鹤草15克,淮山药15克。

    功能:温肾止血安胎。

    主治: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

    用法:每剂加水400毫升、浸泡1小时,用慢火煎药液至200毫升左右,如此二次,分早、晚温服。出血稍多,加荆芥炭10克;恶心呕吐,加砂仁(杵冲)4克,半夏10克;大便秘结,加桑椹15克,首乌15克。

    方解:鹿角胶温补督脉阳气,温肾止血;金狗脊、仙茅温肾;菟丝子、川断、杜仲、桑寄生、淮山药益肾;仙鹤草、莲房消瘀止血。众药共奏温肾安胎止血之效。

    临床应用:先兆流产的治疗,唐代《经效产宝》中提出:“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中虽有疗胎之议,却无疗胎之方(仅有胎死下之以治母病者)。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将该病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扑损伤四型分别论历代安胎也均以补肾益母安胎为主,很少顾及胎儿的因素。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胎儿属纯阳之体,正是这一息阳气,维持了胚胎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温肾可以养胎,胎气充盛则胎自安。温肾安胎汤的药物组成侧重于温肾,较之于单纯的补肾安胎法具有更高的疗效,提高了先兆流产的治愈率,明显降低了过期流产的发病率。通过临床科研证实,治疗先兆流产96例,治愈91例(其中服药1剂,阴道出血停止,其他症状消失者11例,占11.5%;2剂者11例占11.5%;3剂者50例,占52%;4剂者4例,占4.2%;5剂者2例,占2.l%;6剂者11例,占11.5%;7剂、10剂各1例,均占1%),好转1例,无效4例,治愈率达94.8%,而西医对照组治愈率为68%,两组经统计学对照处理。X=9.88,P<0.01。临床上经常见到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出血棕褐色,治疗乏效,最终导致过期流产的发生。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也提出对该类患者终止妊娠的建议。而温肾安胎汤对这类患者则具有独到的疗效,在本治疗组中,阴道出血咖啡色者30例,黯黑色者10例,紫色者17例,均获得良好的疗效,证实了它独具的温阳养胎、益肾安胎、子母同治的功效。马大正

    马大正,男,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医学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和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材。现任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妇科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妇科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男女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与经验。l991年出版21万字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填补内研的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著作流传至十几个国家与地区;1992年出版47万字的《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开创了中药学的专科研究,日本的《汉方之临床》杂志曾对此二书进行介绍与推荐。1996年出版47万字的《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系统介绍妇产科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在杂志上发表50多篇文章,曾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传统亚洲医学大会。

更多中药材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