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

    病因病机

    内因多与新生婴儿的形体不足,尤其早产和未成熟者、产时受损的婴儿,正气虚弱,御邪之力低下相关。外因则为邪毒侵袭。邪毒盛于体内,化热化火而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热极生风可见惊厥,热深厥深,手足逆冷。邪入心包,症见昏迷,邪毒入营伤络,气不摄血,血溢肌肤可见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出血,热毒熏蒸于外,皮肤黄染。湿热下注,小便深黄。正虚邪盛,邪毒内陷,正不胜邪时,则患儿精神萎靡,不吃不哭,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甚或气息微弱,四肢厥冷。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

    [证候]发热,烦躁,汗出,黄疸反复,肌肤瘀斑,腹满,胁下硬,哭声低,乳少,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厚,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退黄。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主要药物:黄连、栀子、黄芩、黄柏、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黄疸明显者,加茵陈、白鲜皮化湿退黄;伴神昏、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平肝止搐;大便干者,加枳实导滞通便。

    2.毒陷正虚证

    [证候]低热,反复黄疸,瘀斑,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不乳,不啼,不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滞。

    [治法]益气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参附汤合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黄连、栀子、黄芩、黄柏。

    黄疸重者,加茵陈除湿退黄;面色白、气息微弱者,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3.血虚气弱证

    [证候]形体倦怠,神乏无力,面白,肢末不温,乳少,腹满,易出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养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主要药物:人参、茯苓、陈皮、当归、黄芪、熟地黄、白芍、桂枝、白术、五味子、远志。

    黄疸重者,加茵陈利湿退黄;面色白、肢末不温者加附子、炙甘草。

    经验方

    1.解毒清血汤

    [药物组成]鱼腥草31克,蚤休31克,蒲公英31克,白茅根31克,金银花15.6克,天花粉12.5克,穿山甲9克,生地黄9克,元参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乳香4.7克,没药4.7克,白芷4.7克,牛黄0.6克,广角粉0.6克(冲服),羚羊角粉0.6克(冲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水煎,冲服牛黄、广角粉及羚羊角粉。

    2.通腑泄热方

    [药物组成]白僵蚕、紫草各10克,生大黄(后下)6克,青蒿15克,败酱草2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邪毒炽盛证。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清营汤加味

    [药物组成]水牛角8~l0克,生地黄4~6克,玄参、麦冬、丹参、当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5克,竹叶、黄连各2~3克,板蓝根、茵陈各6~l0克,地锦草10~15克,西洋参2~3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邪毒炽盛,正盛邪实,发热伤阴的患儿。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清官粉

    [药物组成]郁金30克,生栀子30克,寒水石30克,黄芩30克,黄连3克,琥珀1.5克,朱砂1.5克,冰片9克。

    [功效]清热凉血,镇惊安神。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用法用量]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克,每日两次。

    5.消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15.6克,川黄柏6克,山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大黄1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黄。

    [适应证]适用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的新生儿黄疸和败血症。

    [用法用量]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适宜技术

    1.灌肠法

    黄连6克,栀子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地龙6克,蝉蜕6克,马齿苋6克,秦皮6克,黄芩3克,白僵蚕3克,炒枳壳3克,琥珀末(冲)0.5克。浓煎至6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连灌3日。用于败血症邪毒炽盛。

    2.针灸法

    (1)体针:取穴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等。高热不退者取曲池、大椎、十宣放血。口紧者取穴下关、颊车,浅刺、中刺激,不留针。

    (2)耳针:惊厥者取穴神门、皮质下,轻刺激。

    3.贴敷法

    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用于抽搐不止。

    4.擦洗法

    防风、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洗涤脐部,拭干后,再以金黄散调敷。用于脐疮引起者。(摘自《儿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更多中药材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
  •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餐后血糖,他根本就没有监测,因为早上起来比较容易能想起来,早上起来没吃饭的时候,刚起来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测一个血糖,然后吃完饭需要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测。这个情况就......
  •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