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头伏首日数万京城市民“贴膏药”

    昨天是头伏第一天,也是冬病夏治“贴敷”的好时机,本市数万人来到医院“贴敷”。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超市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来满足市民的需要,而部分餐馆的饺子在昨天却变相涨价。

    

    广安门医院“贴敷”排长队

    还不到8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里,记者看到,前来“贴敷”的“长龙”已经排到了医院南侧的广安门东桥一侧的广安宾馆旁。

    在广安门医院院内,排队的人群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分男女两队顺序地进入医院事先设置的两个贴敷点。一名早上6时就开始维持秩序的该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早的一位患者早上5时多就来到医院了。

    记者从广安门医院了解到,截止到昨天下午4时,来贴敷的市民已经超过9800人次,加上前一天提前来贴敷的患者,总人数已经在1.1万人次以上,创下了该院开展贴敷治疗以来的新纪录。

    东直门医院启动应急预案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防止拥挤,医院临时决定6时45分就开始了挂号,同时启动了应急预案。

    记者看到,医院把挂号点增加到了8个,并在原来一楼的4个收费窗口基础上,又在二楼和三楼加开了窗口;同时在门诊大厅前的院子里设了多个登记台,给成年患者分成10个组、儿童分成5个组分别进行贴敷,有效地缓解了贴敷点的压力。截至记者发稿时,东直门医院已经挂出贴敷号近万人次。

    为了缓解就医压力,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医疗机构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门诊、延长时间等。

    北京中医医院发放治疗说明

    昨天下午,北京中医医院门诊二楼贴敷哮喘膏的诊室门前仍排着长队,长椅上坐满了等候治疗的患者。一位大夫介绍说,医院准备了1万份哮喘膏的治疗说明都被一抢而空,只能专门安排两名大夫接受现场咨询。

    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说,他去年就曾在这儿贴过冬病夏治哮喘膏,感觉还不错。去年冬天又有些咳嗽,就赶在头伏再来治疗一次。截止到17时,仍有患者陆续赶来。

    

更多中药材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