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瑶医清源(7)

    (六)打“老同”喝保健饮料

    瑶族人民十分好客,遇到知己,不论本民族或壮、汉等其他民族,便结为挚友,称打“老同”或“老庚”,并习惯以酒待客,有的还把“三碗槽酒”作为结交真正朋友的标志。餐桌上,酒已成为瑶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他们喝的酒绝大多数都是自己酿制的米酒,浓度不高,还喜欢喝自己泡制的药酒。他们采用深山里丰富的药物资源,并根据不同的季节或年龄配制不同的药酒,有防治风湿的,有病后滋补的,也有老年饮用的。由于瑶族人民多高山而居,长年烟雾缭绕,气候十分寒凉潮湿,酒可舒筋通络、驱寒祛湿,加上某种药物,长年饮用,可防病延年,益身健体。历代瑶族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酒文化,至今仍沿用不衰。

    瑶族人民喜欢喝茶,除了绿茶外,还有桂皮老姜茶、血藤银花茶、山楂茶及各种凉茶。其中绿茶是主要的茶基。绿茶都是自种(或野生)、自采、自制,采集的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至四月份(即清明节前后)茶树刚刚发芽之时,采集其嫩苗经小锅生炒,手工揉搓等工艺精制而成。现代研究表明,绿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降低血脂及解毒等作用,还有抗癌、防癌作用,其他茶型,常因不同的季节或年龄而临时配制饮用。瑶族人民的喝茶习俗,对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无疑是有裨益的。

    (七)扫寨

    扫寨又称洗寨,其意义是去除邪气和疾病,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卫生习俗。广西南丹县等瑶寨,凡遇有疾病流行或禽畜发瘟时,全寨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扫寨活动。从火堂开始,一直扫至大门外,然后清扫屋前屋后,把整个寨子扫得干干净净。这实际上是一次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对清除传染源,控制疾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展生产起了有益的作用。

    (八)医药卫生融于地方法规中

    一个民族的地方法规体现了民族的切身利益,起到了保障社会治安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瑶族地方法规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把优生优育及环境保护等医药卫生内容列入其中。如“石牌”条文中明文规定:“凡是同一宗族的男女五代内不得联婚;凡是有姻亲关系的亲属三代内不准通婚……。”而在瑶族人民心目中,“石牌大过天”,石牌所规定的内容人人都得严格遵守。这就有效地控制了近亲婚配,从而保证了本民族的人口素质。为了保护水源,保障环境不受污染,瑶族“河规”中规定:“不得把垃圾等污物倒入河中……。”这些地方法规对促进瑶族人民的健康繁衍起了积极的作用。

    瑶医药的历史究竟始于何时,由于缺少记载,已难于考查,但从上述资料完全可以证实:瑶族医药源远流长。瑶族医药本应与同出一源的汉族医药共同进步的。但由于瑶族在历史上,生产力的低下,居住的闭塞,使瑶族医药始终不可能形成较系统的、具有理论体系的医学,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零散的医药知识,如对疾病的初步认识和一些简单的预防和医疗方法等。但是应看到,瑶族医药的进步是瑶族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是瑶族人民以生命之火冶炼的智慧结晶。

更多中药材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