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乃各脏腑组织之综合作用,而肾与脾之功能十分重要,大肠中糟粕之运行排泄,肠道本应自然下行之气机正常与否,又主要在于脾之健运与否。若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则可维持正常之排泄,反之则有习惯性便秘等顽症。凡习惯性便秘者,多长期服用清热泻下或润下之剂,甚或灌肠治疗,脾胃正气必然伤损。临床常为两种表现,一为大便干结如羊屎,一为大便虽数日或周余不解并无干结,患者多精神不振,面虚肿有晦气。其病理多湿气盛而津液亏,皆因脾虚不能旋化,故两相矛盾之病理同时并存。

    本方中主药白术乃补脾之正药,必当生用取其燥湿补脾之功用,除却湿邪,脾之正气渐生,而肠道之津液亦渐生。脾气健则能升清气而降浊气,习惯性便秘之根本问题始能得以解决。本方中白术用量需60克上下为宜,大剂量始有宣通功力,若少用常反致腹胀壅滞。

    方中柴胡味苦平,本主心腹肠胃中结滞之气,《本经》谓其推陈致新,用量也需30克以上,大量单味柴胡即有通便作用,此系柴胡升清自然降浊之药理,顺畅肠道条达之性。

    麦冬、元参、生地黄乃有增液之用,大便若干结如羊屎者,用量均在30克以上,若大便不干燥,用量也均在20克上下。熟军仅借其推陈致新之力,不在其推荡泻下之力,固不可缺,量也不宜大,以不腹痛腹泻为宜。

    厚朴、枳实行气燥湿,除肠中滞留之糟粕浊气,必用至30克,因有大量白术,并无耗气伤津之弊端,若年老体衰者,加泡参45克。

    若畏寒肢冷,其阳气也乏,本方可加熟附子、仙灵脾、肉苁蓉;年高血亏者,可加当归、火麻仁。

更多中药材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