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调整亚健康

    【概述】

    亚健康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心身失调状态、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等,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非健康状态,症状具有时好时坏、时轻时重等特点。亚健康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这实际上也是从重视疾病到重视人的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据调查,我国人群中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0%左右,而真正患病的人群只占5.6%。与亚健康有关的职业以精神压力大、脑力劳动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等影晌最大;不良的生活因素则以吸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最为明显;容易导致亚健康的生活事件依次为:突发性的伤害或自然灾害、家庭负担过重、丧偶、失恋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是白领阶层、大学生、中小学教师、企业经营人员等。

    亚健康的症状出现率较高的多达30余种,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不振、经常为自己健康担心、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下降、易疲乏、虚弱感、压抑感受、胸闷、气短、汗多、肌肉酸痛等最为普遍。男性与女性大大相似,但不同年龄则有不同的特点,如健忘、疲劳、性功能减退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率上升,而青少年则以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多梦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多见。另外,随着电脑和电视的普及,由于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而出现眼干、眼涩、视物模糊及眼疲劳等的视觉亚健康也日益增多。

    一般认为 ,对健康者,须重视日常保健与锻炼,疾病应该以治疗为主,而亚健康则重在调理,也就是说调整机体轻度的失衡,是纠正亚健康的主要措施。除了调整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合理选用保健食品(包括中医的药膳食疗),针灸也是首选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针灸在亚健康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用得比较多的是电针和灸法。

    方法:

    - 电针 -

    取 穴:

    常用穴:百会、印堂。

    备用穴:神门、三阴交、内关。

    操 作:

    常用穴每次均取,备用穴据症酌加。百会穴针尖向后、印堂穴针尖由上向下,平刺8分,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有胀重感)后,两针柄分别接ZCEA智能电针一组输出的正负电极,以正弦波为调治波,其频率分别为12,10,8,6 Hz,调制750:250 Hz。或采用6805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6~8 Hz,电量均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备用穴每次取2穴,穴位交替使用。直刺后用平补平泻手法,不用电针,留针30min。有条件者可配以鼻塞吸氧,氧流量5L/min,亦为3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效 果:

    经过6~30天调治,各类亚健康症状完全消失者,计29例,占90.6%;各类亚健康症状基本消失者,计2例,占6.3%;各类亚健康症状明显缓解者,计1例,占3.1%。有效率100.0%。

    注意事项:

    (1)亚健康者应用本法调理时,据著者经验一般情况下取穴宜少,单取常用穴即可。

    (2)用本法调理时,多可于电针过程中入睡,可根据其睡眠时间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3)吸氧多用于疲乏、心悸症状明显者。

    - 灸法 -

    取 穴:

    常用穴:大椎、命门、神阙 。

    备用穴:足三里、关元。

    操 作:

    一般只取常用穴,体质较虚弱者可加灸备用穴。用清艾条作温和灸,先取俯卧位,灸背部穴,大椎、命门穴最好二支艾条同时施灸,每次每穴灸15min左右,以局部潮红为宜,能出现循督脉经上通下达的灸感更佳。再取仰卧位,神阙穴可行隔盐艾条灸,15~20min左右。备用穴灸法同大椎穴。隔日1次,或每周2次。

    效 果:

    以本法共观察56例,35例症状消失,13例症状基本消失,8例缓解,总有效率为100%。

    注意事项:

    (1)本法要求施灸时间充分,以患者灸后自觉异常轻松为佳。

    (2)本法可由本人或家属操作。注意艾火掉落烫伤。

更多中药材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