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一把草、一根针”中医治疗有望重回中国农村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曾凭借“一把草、一根针”的中医手段,有效地医治农村民众。而今,21日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有望使我国农民重新获得廉价却有效的中医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廷钰说,在我国传承2000多年的中医药是一门复杂的科学,蕴涵着玄妙的道理。“在西医没有来到我国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是靠中医战胜了很多疾病。”

    然而,方廷钰坦言,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不断完善,中医与西医相比不断萎缩。在对很多地方的走访调研中,方廷钰发现,农民对中医的信任程度正在随着中医医疗机构和人才的减少而下降。农村虽然普遍设有县级中医院,但光顾者寥寥无几,而且几乎每个医院都搞西医。过去农民的小病往往依靠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段,现在却普遍使用打点滴等西医治疗手段。

    “打点滴见效快,赚钱也快。”方廷钰说:“基层中医院依靠西药的现实也反映出中国目前存在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弊端。目前我国中医院有60%的收入来自西医。”

    更令方廷钰吃惊的是,由于经费不足、认识不够等原因,很多农村中医院的中药房“挂满蜘蛛网”,中药材从“宝贝”变成了“垃圾”。这些医院普遍反映,高等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由于待遇低也不愿到基层工作。

    方廷钰指出,在国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基层卫生保障工作的同时,应认识到中医药相对于西医在农村地区的优势。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明确指出,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

    方廷钰强调,“国家应充分认识中医的‘一把草、一根针’在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据权威专家测算,投入预防1元钱可以节省治疗费用8元钱,节省抢救费用100元钱。

    方廷钰认为,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在临床、剂型注射等领域都要加强研究,有关部门应加快相关立法。此外,针对中医药人才转行的现实困境,应探索更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模式。

更多中药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钙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细胞等凝结聚集于线管,长期以后形成了一种微小的钙化病灶,通过B超检查能够发现,那么这种病很常见,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很多时候并不伴有症状,所以说也不需要专门的治疗。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饮食清淡,减少食盐肉......
  •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