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这些慢性病病人不宜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用现代养生观点来看,是耐寒锻炼的方式。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某些疾病的控制。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秋冻一定要适度,有些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保暖。

    脑血管疾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所以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受冻。

    心血管疾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常常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用以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加缺血、缺氧。如果此时再不注意保暖,就会使冠状动脉严重缺血、缺氧。缺氧会使冠状动脉加强收缩,易造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秋冻及长时间逆风行走。

    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老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慢性胃病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身体不慎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使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有胃病的老人应注意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应及时服药治疗。

    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此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也不宜秋冻。

    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文/易善永

更多中药材
  • 家中的老人常常说,在熬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水熬得太少了,否则中药就会变成毒药。这时候在熬药的时候,添加多少水合适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添得水太少,就可能会把药熬少,如果添加的水太多,药汤太多,人们往往喝不完,这样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在......
  • 在喝中药的时候,真的很苦,一般都是捏着鼻子一口气的喝完,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减轻了喝中药的痛苦,但是有的人,为了在喝中药的时候,习惯性的加一些糖,这样不仅仅不苦,而且喝喝起来也没有那么大的中药味,这样的喝法会不会伤害药性呢?对身体有好处吗?怎么......
  • 仙草在古代传说中它属于一种灵异的草,人们服用之后可以起到长生不老或者起死回生的功效,其中都市翡翠魔芋烧仙草这款饮品它就属于仙草,这种仙草虽然没有能够起到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功效,但是人们经常服用的话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仙草......
  • 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通过艾灸可以治疗感冒,我们感冒的时候非常容易打喷嚏咳嗽或者是怕冷头痛,精神不振等。这个时候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情有可能加重,通过艾灸治疗感冒不会有任何因为药物而导致的副作用,并且操作起来痛苦相对较小,见效也比较快。下面就......
  • 在冬天的时候人们可能感觉到四肢冰凉,晚上睡觉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不会感觉到身子暖和,在中医里面这种现象叫做命门火衰,此时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身体保健,从而还解四肢清冷冰凉的现象。当然艾灸命门穴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调节脏腑功能,去除老人斑青春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