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经散

    《傅青主女科》卷上:清经散处方

    丹皮9克 地骨皮15克 白芍9克(酒炒)大熟地9克(九蒸)青蒿6克 白茯苓3克 黄柏1.5克(盐水浸炒)

    功能主治

    治肾中水亏火旺,经行先期量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清·《傅青主女科》:清经散组成

    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9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盐水炒黄柏(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凉血。

    主治

    主治月经先期,肾中水火两旺者,伴见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月经过多、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先期等病症。

    1.月经过多:清经散治疗月经过多35例观察疗效。结果: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者32例,占91.4%;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者2例;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者1例。总有效率达97%。(《四川中医》2006年第5期)

    2.黄体功能不全:清经散加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55例临床研究,将10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清经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雌二醇、孕酮,并对证候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37%,对照组75.96%,2组治疗后雌二醇、孕酮均有明显上升,黄体期和月经周期延长。(《新中医》2009年第9期)

    3.月经先期:清经散联合黄体酮治疗月经先期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清经散加味同时用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只用黄体酮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痊愈15例(46.87%),显效11例(34.37%),有效5例(28.13%),总有效率96.87%;对照组痊愈6例(20%),显效9倒(30%),有效12例(40%),总有效率90%。(《四川中医》2008年第7期)

    方解

    清经散中牡丹皮凉血清热,泻血分伏火;地骨皮、黄柏泻肾火;青蒿清阴分之热;熟地黄凉血养阴而滋肾水;白芍益阴敛肝;茯苓行水泄热,又可宁心。本方以清热泻火药为主,抑阳以配阴,少佐滋阴药,使火泻而液不伤,用于火热而水有余之实热证,火热泻后血海得以安宁则经自调。

    临床应用以经行先期、月经过多、色红或有块、舌质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若经来腹痛,加制香附、台乌药;经来量多,加生熟蒲黄、茜草根;热甚,加知母。本方对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的月经先期等,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

    临床也见于治疗经期紊乱、倒经、经间期出血、经行下利、经前浮肿、继发性闭经等病症。实验研究表明,清经散具有补肾调经之效,提高患者黄体期孕酮、雌二醇水平,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方歌

    清经散治经多早,清火滋水此方好,丹皮地骨黄柏芍,茯苓熟地嫩青蒿。

    摘录清·《傅青主女科》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石膏1钱,柴胡2钱,茯苓3钱,白术2钱,甘草1钱,炒栀子1钱,青皮3分,天花粉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处方麦门冬(去心)、石韦(去毛)、五味子、茯苓、菟丝子(酒渍)、干地黄、桂心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益颜色,久服令人耐老轻身。主男子虚羸七伤。用法用量食后以饮服方寸匕,1日3次。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注意忌大酢、生葱、芜荑......
  • 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2两,紫巴戟(去心)1两。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暖元脏,明目,去风毒。主眼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
  • 处方枸杞1斤(分作8分,先用酒润透,1用蜜拌,1用乳拌,1用青盐拌、1用黑芝麻拌,1用川椒拌,1用小茴香拌,1用独活拌,1用菖蒲拌,俱用3钱,各炒,须不变红色为佳,若变黑色便不效)。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肝肾两......
  • 处方白茯苓2斤半(须皮光结实者,去皮,打碎如枣核大,分为8制),黄耆6两(切片,水6钟,煎3钟,煮茯苓1分,干为度),肉苁蓉4两(酒洗,去筋,水6钟,煎3钟,煮茯苓如前),人参6钱(水5钟,煎3钟,煮茯苓如前),甘枸杞6两(水8钟,煎3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