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找药引服中药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服药不能用果汁、茶水,最好是白开水。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绝对的。曾有位王女士在医生那儿开了中成药,回家后像往常一样用白开水送服,效果很不明显。

    之后在老中医指导下,将相同的中成药用淡盐水送服后,效果竟大为改观。其实,这正是遵循了中医中的“药引”理论,将淡盐水用作药引,因而加强了药效。

    药引又称引药,是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种用于配合中成药使用的服药方法。这些药引大多是一些生活常见药,还有不少是食物。为什么服中成药要用药引呢?这是因为,患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由于体质、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症状。为了更好地针对病情,有时就需要用药引来补充中成药的某些不足。

    药引主要作用有4个:

    一是引经作用,药引可以引导中药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如治疗肾阴虚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送服就会效果更好。因为根据中医理论,咸味能入肾,可引导补肾药瞄准肾,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对肾的治疗作用。

    二是用药引可以增强疗效,临床上中医把常见的感冒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治疗风寒感冒时要用辛温解表的中药,这时如加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就可加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三是解毒作用,有些中药有毒,加入药引就能减低毒性,如生半夏、生南星等毒性较大,必须用药引生姜降低其毒性,才能保证更安全。

    第四,用药引能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有些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如清热解毒的白虎汤,因苦寒败胃,故常用粳米或大枣为引以护胃扶正。

    常见中成药送服水

    风寒药配生姜汤

    生姜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隐寒胃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约9-15克)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银翘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补肾药配淡盐水

    因咸味可以入肾,所以适用盐水(盐2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活络丸配黄酒

    黄酒酒性辛温,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物同服,可缓解其寒性;与热性药同服,可疏经活络。服用时,一般用黄酒15—50毫升,温服,如用作祛寒除湿、疏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的活络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伤科药七厘散。

    养胃药配大枣汤

    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药解毒。脾胃、产后虚弱者均需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止泻药配小米汤

    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用时可直接取煮饭时的米汤,不拘浓淡及用量。

更多中药材
  • 一提到中草药,很多人都说自己是“药盲”,往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字或词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千金子与水稻的区别就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的功效;......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