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肝就“称血室”,容易产生肝与血室等同的误解。因肝的结构与功能更复杂,病态更广泛;肝脏与血室应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我们不应只谈肝藏血与血室的相关性,而忽视了二者的差异性。

    血室一说首创于仲景,只见于“热入血室”一证,可以说是此证的特殊首发病位。而肝属于五脏之一,与其他诸脏腑及与四肢百骸、五官等的关系都难由血室去代替;当把肝“称作”血室时,必须考虑是否也能说“血室主怒”、“血室开窍于目”?显然不能。临床上血室仅是指特殊情况下邪气侵入人体的一种途径;“热入血室”不是“热邪停留血室”。热入血室可以影响肝经的功能;或针刺调治肝经的穴位可以影响血室,是因为肝之经脉“过少腹绕阴器”;正因为影响是相互的,才体现了人的整体。这也就是说血室与肝藏血相关,但并不足以代替肝藏血的地位;血室一词按其被用的语境分析,其实只能是指胞宫。

    在《伤寒论》中,“下血”与“便血”有所不同。“便”字可能包括大便和小便;如第293条所言“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是小便带血;而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是大便带血。“下血”与“谵语”是热入血室的主症;而邪热伤肝则未必一定“下血”。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热入血室”征象的绝大多数条目中,皆与妇人“月事以时下”的“经水适来”、“经水适断”有关。只有第221条虽未言明妇人,但也未说是男人;有人就以此来说“下血”也可能包括肛门出血,从而推论男女皆有血室,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仲景在论中从不以下血与大、小便出血混为一谈。“下血”一词在《伤寒论》中除了抵当汤证的“下瘀血”的治法涵义外,作为症状就只在“热入血室”条出现,各条目互证,还是与“月事以时下”的“下”有关。范文认为“‘胃家实’,则积久化热,致肝失疏泄,藏血失司,而见下血,此下血当为肛门出血”。笔者认为,首先“胃家实”化热伤肝不一定肛门出血;肝主升,火性炎上,肝热所致出血多不是大便带血,而可能更多见血涌于上。假如是肛门出血,《伤寒论》也不会说是下血;而必定明确为是“大便”便出的血。如第239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又如第334条、341条等都有“必便脓血”之记载,而不是说“下脓血”。从仲师遣词用字之严谨考虑,下血不包括男人便血,男人没有血室。男人便血临床以远血、近血来分比较实用,总是出自大肠或肛门,而不叫血室。中医把男人的内生殖器官称为精室,是与妇女的内生殖器官血室相对应的。室者,房屋之内更小的居处也;《内经》以冲脉为血海,肝之藏血更是可以大海论之,怎可称为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有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这一条其实已经很明确血室之位就在妇人之少腹,且与膀胱比邻;其发病与月经或生产有关,不是胞宫又为何物?

更多中药材
  • 珠珀猴枣散是一种处方药,服用方法好似用温开水和匀送服,或调和于粥、奶等食物中服食亦可。那么,珠珀猴枣散会上瘾吗?珠珀猴枣散能治疗因肺热引致的痰多,咳嗽、祛风驱寒、小儿微热、呕奶、夜睡不宁等症状。著重於除痰定惊方面,对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
  • 一个女人,怀孕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十个月当中的过程有多痛苦,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同时这是一个女孩子蜕变成成熟女人的重要过程;当有了孩子,孕妇就需要大量进补来确保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但是大家也知道,孕妇是非常脆弱的,抵抗力各方面都......
  • 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快节奏,很多人看多了城市的喧嚣,开始选择去一些大山深处旅行,虽然没有高科技,例如电脑无线网等,但是他们那里的空气没有污染和雾霾,而且每个旅行的地方都有自己独到之处;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女人头发常年乌黑油亮发质特别好,而且据说是......
  • 以前听说,人们是用皂荚树的果子来进行清洗东西的,一直觉得非常的神奇,很想知道皂荚树到底有什么作用?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
  • 我们的中药材中,不仅仅是只有一些块茎,或是一些叶片才可以入药的,植物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价值,比如说我们很多的中药还会使用植物的种子来治疗一些病症,例如葶苈子;葶苈子,它就是一类种子作为药材的典型,那么,葶苈子别名到底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