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组成和用法

    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

    方解

    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利湿。方中公丁香温中暖胃,吴茱萸温肾散寒,枳壳宽中理气,厚朴温中除满,尤妙在羌活一味,升太阳经督脉经阳气,兼能祛风胜湿。祛风能胜湿,湿化泻可止。再则小儿诸般泄泻,每夹表证,方中用羌活以升阳益气解表。

    病案举例

    王某,女,出生15天,经常腹泻,便泻稀水,有时候如蛋花样,每日5~7次或10余次不等。指纹淡,舌苔白滑。用上述方法治疗3日痊愈。

    朱某,男,2岁,腹泻半年,屡治屡发,中西药叠用,无甚效果,用上法5日,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发。

    按: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的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稀薄如水样为主,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2岁以下小儿多见。本病主要由于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等所致。若暴泻无度或治疗不当,易致耗伤气阴,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甚至导致“慢脾风”。泄泻日久,常影响生长发育而形成疳证。笔者尝试本方敷脐,疗效显著,方简易得。

    肚脐又名“神阙”。“神阙者,神之所舍于其中。”《会元针灸学》神阙为任脉之穴,任脉为诸阴之海,受纳于手三阴、足三阴的脉气,且与督冲二脉同起于少腹,另有足阳明胃经夹脐,足太阴之筋结于脐,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脐中。又神阙穴位于人体正中,与督脉相表里,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能通达百脉,故神阙一穴系全身,明《养生八栈》在论及气功时有“气气归脐”之说。有研究认为,人体经络是一条热敏线,药物通过脐的作用酝蕴蒸熨,激发经气,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经络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除病却疾的作用。

更多中药材
  • 扁豆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和饮食价值很高,适量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从扁豆花的性味归经来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