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血分证治

    血分证治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阶段。血分证其病变以心、肝、肾为主。临床表现除证候较为重笃外,更以动血、伤阴为其特征。主要表现有发热夜甚,伴有神志表现,尚有出血、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

    热入血分来源有二:一为由气分直入血分;二为由营分传来。

    一、气血两燔(见于某些肠伤寒、粟粒性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合并出血者)。

    主证:壮热口渴,烦躁不宁,舌绛苔黄,或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等。

    辩证 气分热毒与血分热毒并炽,壮热、口渴、苔黄为气分热盛之象。舌绛、烦躁为热扰营血之象。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发斑及吐血、衄血等。

    治法 清气凉血。

    方例 加减玉女煎。若发斑,宜化斑汤,吐血衄血用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参看方剂)。

    二、血分实热(见于某些流脑、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过敏性紫癜等)。

    主证 在营分证基础上,更见躁扰发狂,斑疹透露,出血(包括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非时的经血),舌质绛紫。

    辩证 心主血,血热扰心,神不安则躁扰发狂。血热妄行,故见斑疹及各种出血证,血热甚,故舌质绛紫。

    治法 凉血散血。

    方例 犀角地黄汤。(参看方剂)

    三、伤阴虚证(见于重度混合性脱水病人)。

    主证 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耳聋、神疲欲寐,舌质红绛苔光,脉细数。或见唇萎舌缩,齿干枯燥,手足时抽搐,心悸,脉虚数或细促。

    辩证 邪热入里,灼伤阴液,阴虚而阳偏亢内扰,故见五心烦热、潮热。阴精亏损,不能上乘滋润诸窍,故口舌干燥,耳聋。阴虚而神失所养,故见神疲欲寐。真阴亏耗,肝肾精血不足,不能养筋,筋脉拘挛,故手足蠕动,甚则抽搐。阴亏则脏腑组织器官得不到润养,故唇萎舌缩,齿干枯燥,心悸。阴虚不能敛阳,阴阳失和,故脉见虚大而数,或细小而促。

    治法 滋阴养血。

    方例 加减复脉汤。(参看方剂)

    小结

    卫气营血辩证是温热病的主要辩证方法。这种辩证方法是对温热病四类证候的概括,代表着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

    卫分证病在表,与肺卫有关,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主要表现,治以辛凉解表法。

    气分证病在里,与胸膈、肺、胃、肠、脾、胆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而恶热,舌质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下法。

    营分证病位主要在心包与心,以发热夜甚,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为主要表现。治以清营透热,开窍清心。因抽搐常与神昏并见,故列入营分证内,治疗以凉肝熄风法。

    血分证是温热病重阶段,与心肝肾有关。以出血、耗阴精为主要病变特点。常见为气血两燔、血分实热证及热伤阴虚证。气血两燔为气分与血分热毒并炽,以壮热,烦躁,舌绛苔黄,发斑及吐血、衄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分实热证以营分证存在,尚有出血证、舌质绛为主要临床表现。热伤阴虚者,以低热暮甚,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神疲欲寐,耳聋,舌光红绛,脉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气血两燔治以清气凉血;血热出血者治以凉血散血;阴虚者治以滋阴养血法。

更多中药材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