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经方治喘效快捷 方证辨识是关键

    冯学功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师承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他专注于经方研究,善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我在跟随冯世纶教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近期我参加北京援川医疗队,在四川什邡市中医院工作3个月。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价值,所开处方每剂仅仅几元钱,最便宜的一剂不到1元,药虽便宜但效果良好,自感经方治病安全、有效、价廉。今将随冯世纶教授临证时所见医案整理一则。

    倪某某,男,60岁。2009年2月23号初诊。咳喘反复发作3年,复发3天。

    初诊:患者于3年前患咳喘,被诊为支气管哮喘,用西药解痉平喘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用平喘药均有效。3天前咳喘又发,不能平卧,先后在多家医院用中西药物治疗,咳喘不能缓解。刻诊:喘咳重,咳甚则少腹拘挛疼痛,咯痰少,或见少量白黏痰,目胀头痛,口干苦多饮,大便日三行,能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苔白微剥,脉弦细。有银屑病病史50年。六经辨证为外邪里饮化热,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越婢丸合射干麻黄汤加苍术桑白皮汤方证。处方:

    生麻黄10g,清半夏15g,苍术10g,紫苑10g,冬花10g,细辛6g,五味子15g,生石膏45g,桑白皮10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15g。水煎服。

    服药后45分钟,患者即喘憋大减,能平卧,不需吸氧。继续服药6剂,喘憋完全缓解,遂停药,此后半年咳喘未发。

    二诊(2009年9月21日):3天前因接触装饰用涂料诱发咳喘,因上次中药效果显著,遂照方自服,咳喘稍减,今日来诊。刻诊:咳喘胸闷,不能平卧,喉中有痰,咯之不出,咳甚则头痛,汗多,口干多饮,畏凉。舌淡红,苔白根腻,脉沉弦细。考虑外邪里饮化热,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桑白皮生石膏方证。处方:

    桂枝10g,白芍10g,清半夏30g,厚朴10g,茯苓12g,炒苏子10g,桑白皮10g,生石膏4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年9月28日):服上方后咳喘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喉中黏痰消失,无头痛,汗出少,仍有口干,心烦,原有银屑病有加重趋势,皮肤瘙痒重。舌尖红苔白,脉弦细。太阳阳明合病,属大青龙加生苡仁败酱草赤小豆当归白蒺藜荆芥防风汤证。处方:

    炙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45g,荆芥10g,防风10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炙甘草6g,生姜15,大枣4枚,水煎服,日1剂。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载:“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指出饮热郁肺的肺胀症状和治法。“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则论述了寒饮挟表邪咳逆上气的证治。本患者初次就诊时,既见痰浊内蕴咳痰喘症状,又见口苦口干多饮之热象,且最有特征性的症状是目涨显著,这与越婢加半夏汤方证所述“目如脱状”有吻合之处,遂以越婢加半夏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之,收桴鼓之效。第二次发作时再服前方不效,六经辨证同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但具体的方证发生了变化。患者除咳痰喘外,又有畏凉,多汗,太阳表虚证存在,口干多饮,表明里饮有化热迹象。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再以半夏厚朴汤化里饮,再加生石膏、桑白皮清热。方证对应,故再收佳效。三诊患者咳喘明显减轻,喉中黏痰消失,但皮肤瘙痒重,心烦,口干。皮肤瘙痒属湿在表明显,心烦,口干,为里热。太阳阳明合病,外寒里热,故表里同治,为大青龙加生苡仁败酱草赤小豆当归白蒺藜荆芥防风汤方证。同属表里合病,但因寒热不同,虚实有异,表现为方证不同,自然择方有别。经方方证辨识之妙,需从细微处着眼,由此可略见一斑。

更多中药材
  • 偶尔的口臭可以通过刷牙、漱口和调整饮食来去除。但如果口臭经常发生,很可能是疾病或身体不适。诱发口臭最常见的因素是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往往会产生大量腐败的气体,如肠胃阻塞,如便秘、胃胀、腹胀、腐烂的气体会通过食道、口腔排气,从而形成所谓的......
  • ► 飞蚊症是什么?眼睛的飞蚊症大多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变,例如视网膜脱落,眼睛发炎等。► 飞蚊症有什么病症?视线范围内出现点状、线状、网状、水泡状,半透明或透明物件或看东西时,发现灰黑的点状或呈线状影像,随著眼球的移动,慢......
  • ►抑郁症是什么?过去常被称为神经衰弱,属于轻度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出现障碍,导致身心失衡,情绪会继续抑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思想会变得消极,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抑郁症的定义是:患者持续两周以上,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既定的生理或心理症状......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