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碎骨子

    《中药大辞典》:碎骨子拼音注音Suì Gǔ Zi别名

    竹叶麦冬(《江西草药》)。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根茎块根。夏、秋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淡竹叶"条。

    性状

    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残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味微甘。

    化学成分

    根茎含芦竹素和印白茅素。

    性味

    甘,寒。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汇西草药》:"甘淡,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滑胎。

    ①《纲目》:"能堕胎催生。"

    ②《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复方

    ①治肾炎:淡竹叶根、地菍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碎骨子拼音注音Suì Gǔ Zi别名

    竹叶麦冬、野麦冬、山冬、土麦冬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Lophantherum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碎骨言其下胎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根茎及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2.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2.中华淡竹叶生长于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1.淡竹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2.中华淡竹叶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原形态

    1.淡竹叶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被外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mm,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技针形,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mm;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稻较颖为长,被针形,长6-7mm,宽约3mm,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释较外停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2.中华淡竹叶 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cm。圆锥花序分枝较短,长3-8cm;小穗广披针形,长7-9cm,宽2.5-3mm;颖宽卵形,具5-7脉;第1外稃长约6mm,宽约5mm,具7脉,先端有长不及1mm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状

    1.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钱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

    2.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cm,直径2-5mm,表面黄白色至士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

    化学成分

    根茎含芦竹素(arundoin)和印白茅素(cylin-drin)。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主发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复方

    ①治肾炎: 渭竹叶根、地葱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②治发热心烦口渴: 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能堕胎催生。

    2.《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拼音注音Chuān Liàn Z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
  • 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主治食欲不佳。用法用量7~8钱,......
  • 别名土大黄来源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酸、涩、微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牛膝拼音注音Chuān Niú Xī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英文名RADIX CYATHULAE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