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煌教授调神治痹证案2例

    孙可望 江苏省中医院

    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等大多属于中医“痹证”范围,中医外治法有针灸推拿、刮痧等,中药常规治疗不外独活寄生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桃核承气汤等,针对痹证常见病因风、寒、湿,及瘀血所致“不通则痛”,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通过中医调神治疗痹证,视角独特,疗效显著。

    案1八味除烦汤治疗顽固性背痛

    患者,女,28岁,2010年3月8日来诊。

    背部疼痛间断性发作两年。患者正常体型,面色红,唇红,双目有神。性格外向,比较敏感,易上火,心烦。疼痛部位不固定,入夜甚,影响睡眠,无明显活动受限。自服美洛昔康片,可缓解,旋即复发。前医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当日见效,次日复发。背部肝俞有压痛,无脊柱叩击痛,舌尖红,苔薄微腻,脉滑。处方: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厚朴15克,栀子15克,枳壳15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7剂,水煎服。一周后复诊,背部疼痛渐愈,睡眠改善。

    案2黄连温胆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右肩疼痛

    患者,男,40岁,2010年3月2日初诊。

    右肩疼痛2月。患者体格偏胖,面青暗,性格敏感,易心烦,恐高,夜寐不安,无外伤史,无明显活动受限,右肩部X线片未见异常。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病史。未行系统治疗。右肩部无明显按压痛,舌尖红,苔微腻,脉滑。处方:姜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20克,生甘草5克,枳壳20克,竹茹10克,厚朴15克,黄连5克,栀子15克,干姜6克,红枣15克。7剂,水煎服。一周后复诊,右肩疼痛明显缓解。

    按:上述两例患者均属“半夏”体质。黄煌教授对“半夏”体质的患者描述为: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黯,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所谓“肥人多痰”;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临床中此类患者因对痛觉敏感而痛阈减低,当出现躯体疼痛症状时,宜用半夏类方治疗。案1所用八味除烦汤系黄煌教授所创,运用于“半夏”体质病人兼有心烦、易上火、舌红等症状,案2患者属于“温胆汤”体质,此类患者在“半夏”体质基础上常有“恐高、怕狗”等特征性表现,若兼有舌尖红,心烦,胃肠道疾患,常加黄连、栀子、厚朴等。黄煌教授认为心情不畅可导致肌肉紧张痉挛,使肌肉附近的骨骼关节偏离原来的位置而压迫附近的神经产生疼痛。通过对患者情志的调整使患者局部肌肉的紧张度缓解,进而消除疼痛,是黄煌教授治疗痹证患者的重要出发点。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