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天真丹治癃闭案

    辛文华 李寿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

    天真丹出自《医学发明》,原方组成为沉香、巴戟(酒浸,去心)、茴香(盐炒香,去盐用)、萆薢(酒浸,炒)、胡芦巴(炒香)、破故纸(炒香)、杜仲(炒去丝)、牵牛(盐炒香黑,去盐)、琥珀各30克,肉桂15克。上十味,共为细末,用原浸药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80丸,空腹时温酒下。笔者临床用治下焦阳惫,癃闭不通确有良效

    刘某某,男,60岁。2003年9月10日初诊。突然小便不通,小腹胀急,不能触近,已第2天。气息短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寐,时作干恶,心腹胀闷,不能饮食,小便涓涓不畅,赤涩刺痛,大便不解,偶得矢气,腹中稍舒。述半年前曾发病一次,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尿闭”。因导尿感染,又继发尿闭。住院诊治一月余渐愈。刻诊:尿频、夜尿增多,小便涓滴,形寒肢冷,口干不欲饮,胸腹胀急,舌胖,脉细。分析病情,证属肾虚阳惫,气化不行。水道不利,浊气郁闭,引发癃闭。逆于上则小腹胀而气促,阳气不能温化湿,故口干不欲饮。治以温肾化气,通阳泄浊。方从天真丹加味:小茴香3克,胡芦巴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肉10克,杜仲10克,怀牛膝10克,云苓10克,肉桂5克,黄柏10克。3剂,水煎服。

    另:沉香粉6克,黑白丑10克,青盐炒,去盐,研末,琥珀粉6克和均,用黄酒调服,分3次汤药调下。

    二诊:患者服2剂后,自觉一股暖气,从胸中直至腹部,腹中似有一个翻动,得矢气较舒。第3剂后,有暖气直走前阴,小腹胀痛不可忍,额上冷汗出,此时小便突然通畅,顿觉轻快。而形神已很疲乏,当晚熟睡3小时,又解小便一次,量多而爽利。诊时小便已能自解,胸腹冷感亦除,这是阳气已能通行,佳兆。但大便未通,下腹部尚似不适,然已欲得饮食,脉亦缓滑。原方去黄柏、黑白丑,加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3剂,水煎服。

    三诊:小便得通,大便亦行,诸症亦随之消失。用天真丹原方去萆薢加云苓、肉苁蓉为丸服。坚持年余,病未复发。

    按:下焦阳惫之证,临床多见,尤其老年人,经常可以遇到。多为肾阳虚惫,气化不行;败精膏血阻塞,尿路不通,浊气不能下行,所以猝然小便不通。治以温肾化气,通阳泄浊,方用天真丹最为合拍,其中有大队温肾化气之药,配伍琥珀、牵牛,通窍泄浊,消瘀血,通五淋;牵牛下气,利小便,并能除气分湿热,三焦壅塞。李时珍对这种用药,推崇备至。如云:“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道,人所不知,惟东恒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杜仲、沉香、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相兼之妙。”

    初诊时用黄柏是针对病人口舌干燥,渴不欲饮,小便涓滴而赤涩刺痛,这在阳虚病中是少见的。实由气郁生热,所以借用滋肾丸之意,用黄柏伍肉桂,作为反佐。

更多中药材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