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化学中药 温散外治银屑病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药学》指出:所谓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只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可以称为‘中药’。那么,显而易见,化学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化学药物。”(见邓家刚《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一书,以下简称《新》书)笔者认为,任何治疗手段只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就可以拥有“中药药性”,也就有了应用是否对证、使用的时机、剂量和治疗的度等问题。这些手段连日晒、运动、食物等也包含在内,当然也就包括了已经使用的西药和“尚未作西药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根据中医应用的需要,用化学的方法去生产的新的化学中药”。

    中药外治是指用中药施于体表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其优点是可直达体表、对皮肤病作用快捷,且不影响肠胃。《黄帝内经·素问》中已经记载了“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外治理论探讨,以及用蜀椒、干姜、桂心渍酒外用等外治方药。《伤寒杂病论》中更记载了“蜜煎……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苦参汤洗之”;“雄黄熏之”;“黄连粉主之”等10余种外治法,被誉为“外治之祖”。清代吴师机著《理瀹骈文》,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观点,将外治法推到了可与内治媲美的高度,并且指出“外治不仅可与内治并列,且能补内治之不及”。

    笔者素秉“治外必本诸内”(出自汪机《外科理例》)的观念,治疗银屑病主以中药内治,对于中药外治并不重视,对于西药外治更因其指标而不及本而不加重视。及至近年深入研究“化学中药”之说后,发现外治确可“补内治之不及”,于是开始重视之。

    《新》书中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GS)类药描述如下:“具有振奋阳气、温里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治疗里寒证的化学药物,称为温里化学中药,又称祛寒化学中药。”《新》书中仅言其内治作用,但由“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可知,外用GS也有振奋阳气、温散寒凝的功效。如哈西奈德溶液(商品名为乐肤液),笔者以其较强的通阳散寒解凝作用,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用于头顶、小腿部和其他部位之寒凝难通的顽厚皮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可以说温散类化学中药外治,与辛温发散的中药内治法方向一致,相得益彰,为银屑病患者之“得汗而解”提供了新的途径。

    用药,旨在用其利而避其弊。笔者外用GS遵循了对证、寻找恰当时机、及时调节剂量、中病即止的中医治疗原则。既不以其激素之名而盲目忌用,也不以其简便易效而随意滥用。临证小面积,短期外用GS制剂,用其温热之性解局部寒凝,确可起到“补内治之不及”的事半功倍之效。但前提一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否则就不可称之为“中药”。

更多中药材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