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胖血藤

    《中药大辞典》:胖血藤拼音注音Pànɡ Xuè Ténɡ别名

    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荞叶细辛(《贵州草药》)。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为蓼科植物牛皮消蓼。夏、秋采挖。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路旁。分布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细长,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叶片心状箭形,长4~6厘米,宽4~5.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箭形,全缘,两面被柔毛;叶柄长,被柔毛;托鞘短简状,膜质。穗状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

    性味

    ①《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微寒,无毒。"

    ②《贵州草药》:"辛涩,凉。"

    功能主治

    健胃,止咳。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心气痛,胃气痛,消膈食饱胀。"

    ②《贵阳民间药草》:"敛肺,止咳,止血。治肺痨,止胃痛。"

    ③《贵州草药》:"健胃,止咳,镇痛,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肺痨咳嗽、吐血:生胖血藤(去粗皮和木心)二两。炖猪肉吃。(《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劳弱咳嗽:胖血藤五两,冰糖四两,胡椒四钱。泡酒一斤。每日早晚各服三钱。(《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百日咳:毛血藤三钱,鹿衔草二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胃脘痛:㈠干胖血藤根五钱,蒸烧酒四两。每服药酒一两。㈡胖血藤、穿心莲各五钱。煎水服,连服数次。(《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风湿:胖血藤、透骨香各一两。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一两。(《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阴疮久不收口:毛血藤,捣烂敷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胖血藤拼音注音Pànɡ Xuè Ténɡ别名

    荞麦蔓、毛血藤、云扣莲、荞叶细辛、白前蓼、百解药、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皮消蓼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ynanchoides Hemsl. [Fagopyrum cynanchoides(Hemsl.)H.Gro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或山沟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细长,圆柱形,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通常比叶片短或近等长,被柔毛;托叶鞘短筒状,膜质,先端斜形,被锈绒毛;叶片心状箭形,长3-7cm,宽4-8cm,先端急尖,基部侧生裂片具小尖,全缘,两面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小,花被5深裂,白色;雄蕊8,近等长或稍短于花被;花柱3,柱头缨状。瘦果卵状三棱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8-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数条聚生于节状根茎上,有时尚可见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或长条形,或有分枝,长10-20cm,直径3-6mm;表面红褐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细纵皱纹,并有须根和褐色点状须根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木心。气微,味微苦、涩。

    归经

    肺;胃经

    性味

    酸;辛;性凉

    功能主治

    敛肺止咳;行气健胃;祛风除湿。主肺痨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胃脘胀闷疼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①治肺痨咳嗽、吐血:生胖血藤(去粗皮和木心)二两。炖猪肉吃。(《贵阳民间药草》)②治劳弱咳嗽:胖血藤五两,冰糖四两,胡椒四钱。泡酒一斤。每日早晚各服三钱。(《贵阳民间药草》)③治百日咳:毛血藤三钱,鹿衔草二钱。煎水服。(《贵州草药》)④治胃脘痛:一、干胖血藤根五钱,蒸烧酒四两。每服药酒一两。二、胖血藤、穿心莲各五钱。煎水服,连服数次。(《贵阳民间药草》)⑤治风湿:胖血藤、透骨香各一两。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一两。(《贵阳民间药草》)⑥治阴疮久不收口:毛血藤,捣烂敷患处。(《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心气痛,胃气痛,消膈食饱胀。

    2.《贵阳民间药草》:敛肺,止咳,止血。治肺痨,止胃病。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消食积,化瘀滞。主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拼音注音Chuān Liàn Z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
  • 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主治食欲不佳。用法用量7~8钱,......
  • 别名土大黄来源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酸、涩、微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