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九味芦荟丸

    《原机启微》卷下:九味芦荟丸处方

    芦荟15克 胡黄连 当归 龙胆草(酒浸炒)芍药 川芎 芜荑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各9克

    制法

    上药为末,茯神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三焦及肝胆经风热;目生云翳;瘰疠耳内生疮,寒热作痛;或肝火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不调;或肝疳口内生疮,牙龈溃烂;或牙齿蚀落,颊腮腐烂,发热口渴,饮食少用;或下部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0~7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明医杂着》:九味芦荟丸处方

    胡黄连 黄连 芦荟 木香 芜荑(炒)青皮 白雷丸 鹤膝草各30克 麝香9克

    制法

    上药为未,蒸饼糊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肝脾疳积,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疠结核,耳内生疮等症。

    用法用量

    每股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

    摘录《明医杂着》《原机启微·附录》:九味芦荟丸处方

    芦荟半两,胡黄连1两,当归1两,龙胆草(酒浸,炒)1两,芍药1两,川芎1两,芜荑1两,木香3钱,甘草(炙)3钱。

    制法

    上为末,茯神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三焦及肝胆经风热,目生云翳;或瘰疬,耳内生疮,寒热作痛;或肝火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不调;或肝疳口内生疮,牙龈溃烂;或牙齿蚀落,颊腮腐烂,发热口渴,饮食少用,下部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滚汤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附录》《明医杂着》卷六:九味芦荟丸别名

    芦荟丸、大芦荟丸、小芦荟丸

    处方

    胡黄连1两,黄连1两,芦荟1两,木香1两,芜荑(炒)1两,青皮1两,白雷丸1两,鹤虱草1两,麝香3钱。

    制法

    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积,体瘦发热,耳或口鼻生疮,或眼中生翳。小儿肝脾疳积,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疬结核,耳内生疮。下疳溃烂或作痛;及小儿肝积发热,口鼻生疮,或牙龈蚀烂。小儿肝经积热,眼中生翳。

    用法用量

    芦荟丸(《外科理例·附方》)、大芦荟丸(《疠疡机要》卷下)、小芦荟丸(《古今医鉴》卷十三)。方中鹤虱草,原作“鹤膝草”,据《外科理例》改。

    摘录《明医杂着》卷六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5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医宗说约》卷四: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摘录《医宗说约》卷四《医学入门》卷四......
  • 处方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黄6-10克,藕节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止血。主血热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