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豆蔻丸

    《圣惠》卷四十七: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

    制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霍乱,及脾胃气虚,腹胀妨闷,不思饮食,胃受风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圣惠》卷十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草豆蔻3分(去皮),食茱萸3分,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神曲3分(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时气后脾胃气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五《朱氏集验方》卷四: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仁(炒)1两,缩砂仁(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去皮)1两,丁香1两,白姜(炮)1两,粉草1两,麦糵1两(炒),良姜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气弱,饱则胸间虚满。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食前煎人参、大枣汤嚼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圣惠》卷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干姜1两(炮裂),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微炒),桂心2分,白术3分,细辛3分,木香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枳实1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用厚朴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圣惠》卷二十八: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胡椒半两,当归半两,白龙骨半两,荜茇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肉桂1两(去皱皮),白茯苓半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泄痢,腹胀满痛,或时疼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圣惠》卷七十八: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桂心3分,丁香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木香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咳清,心胸噎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橘皮汤送下;如人行3-5里再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干姜3分(炮)。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煎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圣济总录》卷三十九: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2两,陈橘皮(去白,焙)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2两,草豆蔻(去皮)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炒)2两,干木瓜2两,人参2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2两,缩砂蜜(去皮)1两,高良姜(炒)1两,甘草(炙,锉)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霍乱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实,津液内燥,令人烦躁,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圣济总录》卷四十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木香1两,干姜(炮)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1两半,桂(去粗皮)3分,白术3分,细辛(去苗叶)3分,诃黎勒皮1两1分,当归(切,焙)半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冷,胸膈痞滞,吐逆霍乱,脏腑滑利,水谷不消,胀满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饮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圣济总录》卷九十一: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丁香半两,荜茇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槟榔(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缩砂仁半两,干姜(炮)半两,肉豆蔻仁5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挟冷,肠滑下痢,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圣惠》卷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黄耆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煮枣肉,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冷热气不和,心腹(疒丂)痛,呕逆,不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居家必用》: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仁1两,缩砂仁1两,干葛1两,橘红1两,甘草(炙)1两,蜜曲律2两(如无,以葛花代之)。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饮酒过多。

    用法用量

    如甚醉,可用酒或白汤化1-2丸。服之立醒。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居家必用》《圣济总录》卷一五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2两,枳壳(用浆水煮令软,去瓤,焙干)半斤,陈橘皮2两(醋浆水煮令软,去白,细锉,炒令黄色),诃黎勒(去核)2两(1两煨,1两生用),木香2两,当归(切,焙)2两。

    制法

    上为末,将大枣用浆水煮,去皮核,烂研和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宽中匀气,健脾和胃。主妊娠腹满,饮食迟化。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切生姜入盐炒焦黑色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圣惠》卷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黄耆1两(锉),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肉桂1两半(去粗皮),木香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气不足,体重胸满,腹胁虚胀,食少无力,水谷不消,或时自利。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

    忌生冷、油腻、粘食。

    摘录《圣惠》卷五《鸡峰》卷十五:白豆蔻丸处方

    白豆蔻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肉豆蔻半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青皮半两,白术5两,茯苓1两,诃子皮1两,人参1两,桂1分,干姜1分,麝香1分。

    功能主治

    治气和胃。主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1丸,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五苓散加阿胶1钱,川芎1钱,炙草1钱,当归3钱,艾叶3钱,白芍4分,熟地4分。功能主治尿血,其人素好色,属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 处方滴花烧酒1盏,潮脑7钱,阿片烟膏。功能主治跌扑内损,风湿走注,支节酸疼,闪腰挫气诸般形体之症。用法用量和匀,重汤顿热,以棉纱线蘸透,乘热摩搨患处。摘录《饲鹤亭集方》......
  •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良姜2钱。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5钱。另羊肉切片,羊尾子1个,羊舌1个,羊腰子1付,各切甲叶,蘑菇2两,白菜一同下清汁、盐、醋调和。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处方真芝麻油2斤4两(浸后药,春5、夏3、秋7、冬10日),当归1两,川芎1两,防风1两,白芷1两,肉桂1两,木鳖仁49粒,蓖麻仁25粒,巴豆仁49粒,穿山甲7大片,槐枝30寸,柳枝30寸。制法上药油浸足日期,用文武火煎至药焦为度。以3-5......
  • 《重订严氏济生方》:阿魏丸处方木香(不见火)槟榔各15克 胡椒 阿魏(用醋化开,旋入)各7.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饭,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积、肉积,心腹臌满,结块疼痛。或引胁肋疼痛,或痛连背膂,不思饮食者。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