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寒热有真假 辨治要当心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中医认为,当寒证或者热证发展到极点时,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些假象往往出现在病情危急的紧要关头,如果不仔细诊察,就抓不住疾病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故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真寒假热,就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这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故又称“阴盛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越,阴极似阳的现象。表现为身热,面色浮红,口渴,脉大,好象属于热证,但病人身虽热却反欲盖衣被,渴欲热饮而饮不多,面红时隐时显,浮嫩如妆,不象实热之满面通红,脉大却按之无力。同时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阴寒内盛的症状。所以,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对真寒假热的发热,治疗不能清热,而应以温里回阳,引火归元之法救治。方可选用参附汤、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

    真热假寒,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这是由于阳热内盛,阳气闭郁于内,不能布达于四末而形成。因其阳盛于内,拒阴于外,故也称为“阳盛格阴”。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故又把它叫“阳厥”或“热厥”。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表现为手足冷,脉沉等,好象属于寒证,但四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而干等里热炽盛的症状。其手足厥冷,脉沉就是假寒的现象,而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对真热假寒的恶寒,治疗不能温阳,而应以清泻里热,疏达阳气之法救治。方可选用黄连解毒汤等。

    一般来说,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则常常能如实反映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方面为主要依据。再者,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白光白而仅在颧颊上见浅红娇嫩之色,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而真寒则是身蜷卧,欲得衣被。只要能把握这些,二者不难辨别。

更多中药材
  • 特禀质就是过敏一族,容易过敏,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比如特禀质在面对灰尘啊,花粉啊,还有对我们这个家里养小宠物啊,吃的这个鱼虾螃蟹之类的过敏,这个类人特禀质比较多见,并且比较困扰生活,这个过敏体质与我们的生理缺陷和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 气郁质常见于女同志,像林黛玉一样,这个心情郁闷,闷闷不乐。就是先天性的,闷闷不乐,形体消瘦。这些人那个形态是比较瘦弱,性格内向,比较敏感,比较多疑。......
  • 湿热体质年轻人比较多,多见于长青春痘这类人。它表现在口苦,口干,并且面垢油光啊,就是面部和头发有油,并且身体困重,形态呢是中等的,这类体质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心急,心情比较烦躁,这湿热质我们这个年轻的比较多一点。......
  • 痰湿质比较多见,我们常见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湿体质症状表现为:口粘多痰,腹部肥满,肚子比较大,面色油腻,并且头发一面色油腻,性格比较稳重,这个舌苔厚腻,舌苔是黄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腻的,并且这些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类这些东西。......
  • 阳虚质对应阴虚质,阴虚质最大特点是口渴。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辛热,并且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还有这个情绪方面,情绪比较急躁。这些就是阴虚质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