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越橘果

    《中药大辞典》:越橘果拼音注音Yuè Jú Guǒ出处

    《吉林中草药》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成熟果实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越橘叶"条。

    药理作用

    参见"越橘叶"条。

    功能主治

    《吉林中草药》:"止痛。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复方

    治肠炎,痢疾:越橘果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越橘果拼音注音Yuè Jú Guǒ出处

    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vitis-idaea L.[V.jesoenseMiq.;V.Vitisidaea L.Var.Genuinum Herde」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3200m的落叶松林下、白桦林下、高山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

    常绿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细长匍匐的根茎,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cm,茎纤细,直立或下部平卧,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微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7-2cm,宽0.4-0.8cm,先端圆,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宽楔形,边缘反卷,有浅波状小钝齿,表面无毛或沿中脉被微毛,背面具腺点状伏生短毛。短总状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长1-1.5cm,稍下垂,有2-8朵花;序轴纤细,有微毛;苞片红色,宽卵形;小苞片2,卵形;萼筒短钟状无毛,萼片4,宽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4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雄蕊8,花丝很短,有微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丝状,稍超出花冠。浆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药理作用

    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对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质所致。叶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性味

    酸;甘;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

    止泻痢。主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复方

    治肠炎,痢疾: 越橘果二钱,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吉林中草药》:止痛。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别名乌头、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
  •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
  •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别名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丛中。产于四川、......
  • 别名蓝蝴蝶、土知母、鸢尾。英文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来源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um.的根茎。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有节,粗短,具叉状分枝,淡黄色。叶互生,2列,剑形,质薄,淡绿色。......
  • 《中药大辞典》:川层草拼音注音Chuān Cénɡ 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毛轴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处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