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川射干

    别名

    蓝蝴蝶、土知母、鸢尾。

    英文名

    Iridis Tectori Rhizoma。

    来源

    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um.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有节,粗短,具叉状分枝,淡黄色。叶互生,2列,剑形,质薄,淡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单一或为二分枝,有花1~4朵,具草质苞片;花大,蓝紫色,直径约10厘米,花被片6,2轮,花被管长约3厘米,外花被片倒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3厘米,基部柄状,内面有1行白色带紫纹的鸡冠状突起,反折,内轮花被片较小,宽椭圆形,基部有爪;雄蕊3;子房下位,3室,花柱3分枝,花瓣状。蒴果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具棱。种子多数,圆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干燥地或林下、山脚。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茎、叶及须根,晒干。

    性状

    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略扁,有分枝,长3~1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灰黄褐色或棕色,有环纹和纵沟。常有残存的须根及凹陷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甘、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0克,煎服。用治咽喉肿痛、痰咳气喘。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催吐和泻下作用。乙醇提取物对炎症早期和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一定的解热作用,并有祛痰作用。其黄酮类具有抗过敏作用。

    化学成分

    含鸢尾苷、鸢尾苷元、野鸢尾苷元、鼠李秦素、夹竹桃苷、草夹竹桃双糖苷、鸢尾异黄酮和 3’,5’,7’,三羟基-4’,6’-二甲基异黄酮。

    注意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相关药方

    ①治食积饱胀:土知母(川射干)3克,研细,用白开水或兑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热口臭:川射干根茎、栀子各9克,鱼腥草12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③治腹胀便秘:川射干30克,洗净,生嚼,用冬酒送下,1次即通。(《吉林草药汇编》)

    ④治肝炎黄疸:鸢尾(川射干)根茎6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咳嗽:土知母(川射干)3克,大山羊9克。煎水,每日3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⑥治一切咽喉肿痛:鸢尾(川射干)根茎9克,山豆根9在,僵蚕3克,薄荷12克(后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⑦治毒蛇咬伤:鸢尾根(川射干)、苎麻根各适量,捣烂敷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疟疾:鸢尾(川射干)根茎9克,生姜为引,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别名红蓖麻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性味叶: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
  • 《中药大辞典》:蓖麻叶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叶。性状干燥叶片大多破碎皱缩,完整者呈掌状深裂,径20~40厘米,裂片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边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褐色或红褐色,下面淡绿色,主脉掌状,侧脉羽状,......
  • 《中国药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
  • 《中药大辞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微温。“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