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一扫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扫光拼音注音Yì Sǎo Guānɡ来源

    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双花千里光Seneeio dianthus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全草,切段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痒。用于急性结膜炎,疮疖,皮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一扫光拼音注音Yì Sǎo Guānɡ别名

    榆古兴噶尔布(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一扫光全草。7~9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叶互生,长圆形至广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规则的三角形锯齿;有叶柄。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总苞片1列;花黄色,舌状花极退化,管状花两性。瘦果具长冠毛。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治急性结膜炎,疮疖,皮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一扫光拼音注音Yì Sǎo Guānɡ英文名Herb of Twinflower Groundsel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双花千里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dianthus Franch.[Cacalia diantha (Franch.)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溪岸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又花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粗壮。地上茎常弯折,上部有直立长分枝,密被白色短柔毛。叶互生;具细长叶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20cm,宽1-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乃至近心形,边缘有细密的浅锯齿,下面色浅,两面近无毛,或下面沿脉被短微毛,羽状脉4-5对,上部叶较小,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近无梗,排列成复伞房状,生于上部叶腋和茎端,有数厘米长的伞房花序梗;数个伞房花序丁于茎端又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筒状,长4-5mm;总苞片4个,条形,先端钝,稍被行,基部被绵毛;花全为管状,管状花1-3个,通常2个,黄色;无舌状花。瘦果,圆柱形,长约3mm;冠毛浅红褐色,长约4mm。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急性结膜炎;疮疖;皮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布产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性状干燥的茎,叶片大多脱落,常带有果穗。茎圆角四方......
  •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别名甜格宿宿草来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主治痨伤咳嗽,吐血气痈......
  • 《中药大辞典》:白苣拼音注音Bái Jù别名生菜(《千金·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栽培种-白苣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i Yīnɡ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来源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amara L. var. lyratum (Thunb.......
  • 《中国药典》:白茅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Gēn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