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苣

    《中药大辞典》:白苣拼音注音Bái Jù别名

    生菜(《千金·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

    《千金·食治》

    来源

    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栽培种-白苣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莴苣"条。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肠、胃。"

    性味

    苦,寒。

    ①《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寒。"

    注意

    《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功能主治

    治热毒,疮肿,口渴。

    ①《千金·食治》:"益筋力。"

    ②孟诜:"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

    ③《日用本草》:"解热毒,消酒毒,止渴,利大小肠。"

    复方

    治鱼脐疮,其头白似肿,痛不可忍者:先以针刺疮上及四畔作孔,捣白苣取汁,滴着疮孔中,如无,以干白苣末用敷。(《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白苣拼音注音Bái Jù别名

    石苣、千层剥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Garden Lettuce出处

    出自1.《千金.食治》。

    2.《纲目》:白苣,处处有之。似莴苣而叶色白,折之有白汁。正、二月下种,四月开黄花如苦荬,结子亦同,八月、十月可再种。故谚云,生菜不离园。按《事类合壁》云,苣有数种,色白为白苣,色紫为紫苣,味苦者为苦苣。

    3.《植物名实图考》:白苣与莴苣同而色白,剥其叶生食之,故俗呼生菜,亦曰千层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生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atiua L.var .romana Hor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或切碎,鲜用。

    原形态

    莴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粗,厚肉质。基生叶丛生,向上渐小,长圆状倒卵形,长10-30cm,全缘或卷曲皱波状;茎生叶互生,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有15个小花,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舌状花黄色。瘦果狭或长椭圆状倒卵形,灰色、肉红色或褐色,微压扁,每面有纵肋7-8条,上部有开展柔毛,喙细长,淡白色或褐红色,与果身等长或稍长,冠毛白色。花果期5-7月。

    归经

    归胃经

    性味

    味苦;甘;性寒

    注意

    《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渴。主热毒疮肿;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汁滴。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益筋力。

    2.孟诜: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

    3.《日用本草》:解热毒,消酒毒,止渴,利大小肠。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ǎi Dì Chá别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英文名Japanese Ardisia Herb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 B1.的全株。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拼音注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W.Smit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切片,......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别名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杨梅科植物矮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果实。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米。......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摘,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