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细叶大戟

    《中药大辞典》:细叶大戟拼音注音Xì Yè Dà Jǐ别名

    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全草。6~8月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河北、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中部以上狭细;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药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毫米。花期4~7月。

    化学成分

    含大戟脑、24-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功能主治

    《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细叶大戟拼音注音Xì Yè Dà Jǐ别名

    打碗科、猫眼草。

    英文名thinleaf Euphorbia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esula L.var.cyparissoides Boiss.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细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25-45cm。根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生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5cm,宽3-4mm,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具雄蕊1;雌花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3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mm。花期4-7月。

    化学成分

    含大戟脑(Euphol)、24-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β-香树脂醇(β-Amyrin)、粘霉烯醇(Glutenol)。

    归经

    肝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毒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敷。

    各家论述

    《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翅茎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n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碎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别名白四棱锋、枫茄香。出处浙江《科技简报·医药卫生部分》来源为菊科植物翅茎香青的全草。秋季采。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区。分布浙江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特殊芳香,高15~50厘米。全株被白色......
  • 《全国中草药汇编》:翠云草拼音注音Cuì Yún Cǎo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来源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
  • 拼音注音Cuì Yǔ Cǎo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柏(《植物名实图考》),蓝地柏(《植物学大辞典》),绿绒草(......
  • 拼音注音Cuì Lán Cǎo别名樱草根、野白菜、翠蓝报春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樱草Primula sieboldii E. Morren [P. patens Turcz. ex Trautv.],以根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