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龙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拼音注音Lóng Zhǎo Cài别名

    毛蕨、饭蕨、蕨菜、锯菜

    来源

    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

    微涩,平。

    功能主治

    解疮毒。

    用法用量

    2~5钱,水煎服。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龙爪菜拼音注音Lónɡ Zhǎo Cài别名

    蕨菜、锯菜、饭蕨、苦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毛轴蕨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Pteris revoluta B1.]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70-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长而横走,粗壮,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远生;叶柄长24-40cm,禾秆色,基部深棕色,在基部及叶轴、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片薄革质,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80cm,宽30-50cm,三回羽状裂;羽片4-6对,有柄,狭卵形,第1对最大,长20-35cm,宽12-20cm,二回羽片12-16对,几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较大,长8-12cm,宽2-3cm;末回羽片8-18对,互生,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微弯呈镰状,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囊群盖线形,2层,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外层膜质,边缘有齿,内层薄膜质,边缘撕裂状。

    性味

    微涩;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ēi Jú别名小红蒿、红蒿枝来源菊科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O. Ktunz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除湿利尿,杀虫。主......
  • 《中国药典》:板蓝根拼音注音Bǎn Lán Gēn别名大蓝根、大青根英文名RADIX ISATIDIS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
  •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multinerve (Ha......
  •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轴灰包科真菌轴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axis pistillaris (L.ex Pers.) F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泥砂杂质,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砂土地表。......
  •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来源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生境分布生于热带灌丛、热带稀树干草原和过渡森林里。分布于广州。原形态有刺灌木或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