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喂小儿中药要讲方法

    由于中药副作用小,很多家长在孩子患病时选择用中药,但给患儿喂中药尤其是汤药是家长们普遍感到头痛的事情。其实,只要按照小儿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掌握恰当的喂服方法,给小儿喂中药并不难。

    1岁以下小儿:胃容量较小,药物应浓煎至50~70毫升,每次10毫升,分5~6次喂服。这时的小儿其味觉反射尚未完全形成,可将中药汤液装在奶瓶里,让患儿吸吮。一般应先喂药后再喂奶。对于体质差的小儿,也可用鱼肝油滴管慢慢滴入。新生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动作慢,喂服时要耐心、细致,并注意观察面色和呼吸,防止药物呛入气管。

    1~3岁小儿:每天的中药量约150毫升,每次30~40毫升,分4~5次服用。这个时期的小儿味觉非常敏感,对苦味特别反感,往往食入即吐。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可在药物内加入冰糖等调味品,以减轻其苦味。喂服法多采取被动给药法,即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黏膜与臼齿间慢慢挤滴。因体位的作用,药液会慢慢进入口内而咽下。如果小儿含在口中不肯吞下,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两颊,以促使其吞咽。喂服时,应注意小儿吞咽速度,若出现呛咳,要立即停服,并抱起轻拍背部,以使药液咳出气管。

    3岁以上小儿:每天的中药量为300~400毫升,每次80~100毫升,分3~4次服完。这时小儿大多数都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对这类小儿要循循诱导、耐心解释,不要轻易打骂患儿,以免使患儿产生对抗情绪。要积极鼓励患儿吃药,并在服药后奖赏一些平时喜爱吃的食品,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若经耐心劝说无效,也可采用被动给药法。

    应指出的是,被动给药时不能捏鼻子硬灌或将药液与乳汁混在一起服用。捏鼻子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药物与乳汁混在一起,很易产生凝结现象,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让妈妈替孩子吃药的“过奶”方法也不科学,因为从奶汁中分泌的药物成分非常少,达不到治疗的效果。(钱振兴)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