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猴耳环

    别名

    围涎树、蛟龙木、三不正。

    英文名

    Folium Archidendri Clypeariae。

    来源

    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小枝有棱角,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叶柄具4棱,羽片3~8对,通常4~5对,每对羽片着生处的叶轴上有1枚腺体,最下部的羽片有小叶3~6片,最顶部的羽片有小叶10~12对或更多;小叶革质,斜菱形,最顶部的小叶最大,两面被褐柔毛,近无柄。花白色或淡黄色,数朵组成小型头状花序,多个头状花序再作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式排列;萼钟形,褐色柔毛;花冠中部以下合生,裂片匙形;雄蕊多数。荚果2回或3回旋卷。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丛林中。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割取带叶茎枝,晾干或晒干。

    性状

    茎枝圆柱形,幼嫩小枝有纵棱,略呈方柱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木质,坚实,断面木部黄白色,小枝中央有棕色的髓。叶互生,略皱缩,展平后呈2回羽状复叶,羽片3~8 对,有的达11对;小叶近菱形,顶端的小叶较大,越向下越细;叶面深绿色至棕黄色,略有光泽,叶背色较浅;中叶薄革质,近无柄,极易脱落。嫩枝及叶柄被褐棕色短茸毛。气无,味微涩。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微苦、涩。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去湿敛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6~9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咽喉肿痛、胃脘痛、湿热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烂脚、疮痈疖肿。

    主要成分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现代临床用治慢性胃炎、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注意

    尚不明确。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Shān Chá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
  • 《中药大辞典》:刺李拼音注音Cì Lǐ别名茶茹(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及河岸灌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
  • 《中药大辞典》:刺果卫矛拼音注音Cì Guǒ Wèi Máo别名扣子花、岩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潮湿岩缝中。分布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达6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具四棱。叶......
  • 拼音注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冬成熟后采,均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果序......
  •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别名忙果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夏季采集,晒干。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丛、海边村庄荒地上。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原形态藤状灌木,全株有下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