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田螺壳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拼音注音Tián Luó Ké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田螺"条。

    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和胃,止泻,止血,化痰。治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滑泻,便血,小儿惊风,脓水湿疮。

    ①《别录》:"疗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

    ②《本草拾遗》:"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③《纲目》:"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煅研为末,1~2钱。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反胃吐食:田螺壳、黄蚬壳(皆取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炒成白灰,每二两入白梅肉四个,捣和为丸,再入砂合子内盖定泥固,煅存性,研细末。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不然用陈米饮调服亦可。(《本草述》)

    ②治心脾痛不止者:田螺壳,溪间者亦可,以松柴片层层叠上,烧过火,吹去松灰,取壳研末,以乌沉汤、宽中散之类调服二钱。(《医林集要》水甲散)

    ③治瘑疮:螺壳二七枚(烂者),乱发(烧灰)、龙胆末各等分。上三味合研如粉,以三年油淀和敷之,加腻粉妙。(《删繁方》)

    ④治急惊风:远年螺壳白者,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灌之。(《普济方》)

    ⑤治风湿性关节炎:大田螺壳七个,韭菜根七根,茵陈一两。水煎,加烧酒少许冲服。每日一剂,服后盖被令出汗。(《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田螺壳拼音注音Tián Luó Ké别名

    中国圆田螺

    英文名river snail shell出处

    出自《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田螺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2.C.ca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储藏:田螺洗净,除去肉,将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河沟、池塘及水田内,常以宽大的足部在水库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

    资源分布:1.本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1.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2.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mm,宽40mm。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炮制

    1.

    2.煅田螺壳《朱氏集验医方》:“火煅”。《食物本草会纂》:“烧研”。现行,取净田螺壳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归经

    肺;胃;大肠经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和胃;收敛。主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泄泻;便血;疮疡脓水淋漓;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煅研为末,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别录》:疗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

    2.《本草拾遗》: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3.《纲目》: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椿叶拼音注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医林纂要》:“甘苦辛,平。“注......
  •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
  •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时最易剥离。干皮可径从树上剥下;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
  • 拼音注音Chūn Pí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性状......
  • 《中药大辞典》:楮叶拼音注音Chǔ Yè别名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性味甘,凉。①《别录》:“味甘,无毒。“②《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