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淤积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是一种下肢慢性潮红、鳞屑、发热和肿胀(炎症)的皮肤病,常有深褐色皮肤色素沉着。

    淤积性皮炎是皮下淤血和积液的结果,易发生于静脉曲张和水肿患者。

    【症状】

    淤积性皮炎常发生在足踝部。最初皮肤出现红斑,有轻度鳞屑,几周或几个月后皮肤呈深褐色。皮下淤血常长期被忽视,可能导致水肿加重继发感染,最终引起严重皮肤损害(溃疡形成)

    【治疗】

    应针对减少踝周静脉淤血进行长期治疗。抬高患肢,保持在高于心脏水平,以防止血液淤积在静脉和皮下液体积聚。为防止下肢水肿,可以穿合适的弹力袜,有助于防止严重皮肤损害。通常不需要另外的治疗。

    对新近发生的皮炎,可用有安抚作用的敷料,如浸水的纱布垫湿敷减轻症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果症状恶化,温度增高、红肿、小溃疡或流脓,可用收敛作用很强的敷料。也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常与氧化锌糊剂联合使用。

    如果出现大的溃疡,需要用更有效的敷料。以往常用氧化锌糊剂,但新式的装有收敛物质的绷带更为有效。抗生素仅在有皮肤感染时使用。

    有些人需要用翁纳糊靴(静脉曲张性溃疡敷料),一种铸型装置内填有含锌的明胶糊剂。这种靴保护皮肤不受刺激,糊剂有助于治疗皮肤损害。如果糊靴不舒适,可用同类型糊剂加弹力绷带固定。

    淤积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受到刺激,抗生素霜、急救(麻醉)霜、酒精、羊毛脂或其他化学药品都不应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加重病情。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刘完素
  • 作者:
    任越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