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覆盆子叶

    《中药大辞典》:覆盆子叶拼音注音Fù Pén Zi Yè别名

    西国草(《海上集验方》)。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茎叶

    性味

    《纲目》:"酸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眼睑赤烂,泪多,视物昏花,牙痛,臁疮。

    ①《本草拾遗》:"按绞取汁滴入目中,去肤赤,有虫出如丝线。"

    ②《纲目》:"明目止泪,收湿气。"

    用法用量

    外用:捣汁点目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牙疼:覆盆子嫩叶捣汁,点目眦三、四次。无新叶,干者煎浓汁亦可。(《摘元方》)

    ②治眼睛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西国草,日暴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禁酒、油、面。(《海上集验方》)

    ③治臁疮:生覆盆子叶,瓦上煅干,研极细,干掺,纱扎,次日以新水湿去痂,又用温浆水洗拭掺药。(《仁斋直指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覆盆子叶拼音注音Fù Pén Zi Yè别名

    西国草、覆盆草叶

    英文名leaf of Palmleaf Raspberry, leaf of Korean Raspberry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chingii Hu.

    采收和储藏:8月,果实采收后剪下叶子,洗净,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

    原形态

    掌叶覆盆子 落叶灌木,高2-3m。幼枝绿色,有白粉,有少数倒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4.5cm;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近圆形,直径5-9cm,掌状5深裂,中裂片菱状卵形,基部近心形,边缘有重锯齿,两面脉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脉。花两性;单生于短枝的顶端,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萼裂片两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直径2.5-3.5cm;花梗长2-3.5cm;雄蕊多数,花丝宽扁;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

    化学成分

    干叶含覆盆子甙(goshonoside)F1、F2、F3、F4、F5、F6、F7。

    归经

    胃;肝经

    性味

    酸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敛疮。主眼脸赤烂,目赤肿痛,青盲,牙痛,臁疮,疖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汁点眼;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牙疼:覆盆子嫩叶捣汁,点目眦三、四次。无新叶,干者煎浓计亦可。(《摘元方》)②治眼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西国草,日暴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禁酒、油、面。(《海上集验方》)③治腑疮:生覆盆子叶,瓦上缎干,研极细,于掺,纱扎,次日以新水湿去颊,又用温浆水洗拭掺药。(《仁斋直指万》)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挼绞取汁滴入目中,去肤赤,有虫出如丝线。

    2.《纲目》:明目止泪,收湿气。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辫子草根拼音注音Biàn Zi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江西《草药手册》:“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通络。治黄疸,痢疾,小便淋痛,风湿痛,咯血,崩漏,白带,痔疮......
  • 拼音注音Biān Yuán Lín Gài Jué英文名Marginate Microlep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边缘鳞盖蕨的嫩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采收和......
  • 拼音注音Bī Xuè Léi别名鼻血雷、鼻血莲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以根入药。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用于胃痛;外用治毒蛇咬......
  • 《全国中草药汇编》: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别名小疳药、雀舌草、痧子草、青鱼胆、肝炎草、蚂蚁草来源金丝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中药大辞典》:遍山红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别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丛林。分布我国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