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警惕药物性食管炎

    笔者曾遇到一位老年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而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在医生给老人使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并口服麦迪霉素、必漱平、氨茶碱和强的松等数种药物3天后,其支气管炎得到缓解,咳嗽、咳痰、气喘症状也减轻了,但却出现胸骨后灼痛感、胃反酸和吞咽困难并向颈部、下颌角或上肢放射等症状。当地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由于基层医院条件差便转往市医院治疗。经市医院医生进一步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的可能,初步诊断为“药物性食管炎”,并经内窥镜检查得以证实。在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出院。

    药物性食管炎是指服用药物时,因药物滞留在食管内,刺激食管的局部组织,而使药物与食管黏膜的接触处反复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

    药物性食管炎好发于老年人,儿童及青壮年极为少见。通常药物在进入胃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食管的3个正常生理狭窄区。儿童处于发育期,食管虽然狭小,但由于儿童用药量较小,又大多为冲服剂或糖浆类,因此,很少发生药物性食管炎。青壮年食管蠕动能力强、弹性好,服药后也较少出现药物滞留在食管内的现象。而老年人则不同,一来疾病多,服药机会多,且常常一次服用多种药物;二来老年人食管平滑肌功能减退、食管蠕动能力差、弹性弱、不易扩张,因此,当老年患者一次服用多种药物或服药方法不当(干吞药物或用饭来送服药)时,很容易使药物滞留在食管的狭窄区内,而发生药物性食管炎。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在食管内滞留都会立即引起食管炎的发生,只有那些溶解性差、刺激性大的药物才会在短期内诱发食管炎。传统药物中的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等解热止痛和抗炎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以及利血平、甲苯碘丁脲和某些抗生素等,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的常见药物。近年来新药越来越多,容易诱发药物性食管炎的药物也相应增加,再加之人们不合理的用药方法,使得药物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药物性食管炎是一种可预防的药源性疾病,为了减少药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在服药时有下列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一次服用多种药片或胶囊,应分次服用。

    2.服药前先喝些水,服药后也要多喝药水。

    3.服药时最好取站立位,避免躺着或趴着服药,尤其是在服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时。

    4.切忌干吞药物或用饮料送服,也不要用食物来送服。

    5.老年人在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及吞咽不适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针对药物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黏膜保护剂。例如,使用思密达冲剂,每次3克,每日3次,可与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联合应用,亦可辅以六神丸、冰硼散等中药。治疗期间切忌刺激性食物,并注意戒烟戒酒,直至症状消失、窥内镜检查正常为止。对于药物性食管炎应争取彻底治愈,不留瘢痕。

更多中药材
  •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多见的肿瘤。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的50%。胃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密切有关,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胃部良性疾......
  • 中医治疗肾癌有哪些好处呢?虽然肾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肾癌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治愈肾癌增加了很大的机率。很多康复的肾癌患者都说中医治疗效果好,那么,选择中医治疗肾癌......
  • 1、胃溃疡由于胃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特别是青年人易被误诊。一般通过X线表现即可区分。胃溃疡常可见突出于腔外的龛影,直径小于2cm,其口部光滑整齐,周围黏膜呈辐射状,胃壁柔软,扩张良好;进展期溃疡型癌的龛影较大......
  • 肝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一旦确诊,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尽早地手术治疗,并采取化疗。无论是术前或术后都要加强营养,减少机体的消耗。通常在术后4天内全部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实施可分为中心静脉输注和周围静脉输注。中心静......
  • 由于现在肝癌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而且很多的病例都是因为其他的肝脏疾病所导致的,其中最常见的如乙肝,乙肝相信大家都知道,当乙肝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时就会引起肝脏病变甚至是肝癌的发生,那么如何来预防乙肝发展成为肝癌呢?对于怎样预防乙肝变肝癌?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