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床生物化学》 四、肝纤维化的生化诊断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的必经阶段,目前常规的肝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诊断价值。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肝组织中肝实质细胞约占78%,肝窦壁细胞约占6%-7%,由上述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占肝的5%左右。在肝硬化时细胞外基质成分较正常肝增加2-20倍。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胶原蛋白、有关的代谢酶、代谢产物等有的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现将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列于表10-19。

    表10-19 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志

    诊断标志物来源或性质临床意义㈠Ⅲ型胶原⒈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纤维增生之前即出现增高,炎症坏死时胶原降解亦增加,分子量45000,RIA法检测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坏死有关⒉Ⅲ型前胶原(PCⅢ)纤维型胶原,可由人胎皮中提取,用RIA法检测与肝纤维化明显相关,慢活肝,肝硬化明显增高㈡Ⅳ型胶原可测其7S片段或羧基端片段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与板层素有高度亲和性,RIA法检测肝纤维化肝硬化时显著增高㈢Ⅰ型胶原(CⅠ)及Ⅰ型前胶原肽(PIP)可由健康人皮肤提取CⅠ,用RIA法检测,Ⅰ型为纤维型胶原属膜型胶原反映肝纤维化程度㈣Ⅳ型胶原(CⅥ)属膜型胶原慢活肝及肝硬化时显著升高㈤脯氨酰羟化酶(PH)为胶原合成关键酶,由亚单位构成四聚体,可测其亚单位(酶联法)主要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㈥脯氨酸肽酶(PLD)为二肽酶,水解含脯氨酸,羟脯氨酸的二肽,胶原富含脯氨酸及羟脯氨酸与肝纤维化有关㈦板层素(LN)LN又称基膜粘连蛋白或层粘联蛋白,为基膜特有成分,肝纤维化时LN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内皮基底膜,形成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血中LN显著升高㈧纤维连结素(FN)为一种糖蛋白,包括血浆FN及细胞FN,还可测FN受体(FNR)FNR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镏洪
  • 作者: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