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体验“天灸”

    七月流火,热浪袭人,但对于喜夏恶冬的人来说莫不是个好节气,那些畏寒怕冷的人置身于这热潮中,热气由肌肤筋肉再达内脏骨髓,全身的阴寒之气渐溶渐消,令人通体舒坦。

    但阳盛体质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寒在骨髓的滋味。笔者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身为中医,对自己体质了解甚清,经常吃附子理中丸类温补药,可仍然逃避不了吃一口生冷受点凉就咳嗽、拉肚子的遭遇。于是给自己贴了个大椎穴(该穴有补阳作用)、天突穴(有止咳利痰作用)、双太渊穴(有补肺作用)、双足三里穴(有强身健体作用)。一个小时后,局部渐渐发热,两个小时后,全身开始发热,咳嗽停止;三个小时后,身体有如被太阳所烤,暖乎乎的。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天灸”。原来是古代中医模拟天上太阳给那些身体缺少阳气的人再造一个“小太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如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古人将人体阳气比作天上太阳,这就是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表达。

    试想,古人要模拟天上太阳给人体补阳时,一定会选好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天时当然要选热天,借天之阳气补人体之阳,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地利要选择当地阳气最旺之时(笔者认为全国上下不必都拘泥于每伏第一天,只要是当地最热之时就可),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选择寒证热治;人和就是诊者应该选择正规医院,经有经验的医生正确诊治。试想,如果您本身是个阳盛阴虚体质者,医生再给你补阳,岂不是火上浇油吗?所以,中医治病,什么时候都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那么,“天灸”到底是什么呢?

    天灸是中医灸法的一种,最早见于《针灸资生经》,近代又称发泡疗法,因贴药后局部充血、起泡,有发热感、灼痛感。天灸即用精选的一些中药磨成粉状,以姜汁调成膏状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

    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血清总补体含量、改善血黏度并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虚寒性哮喘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使一些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的指标接近正常。同时,还有很好的解热抗炎作用。中医学则认为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吕沛宛)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那么更年期呢是我们广大女性啊,到一定年龄之后都会经历的一件事情。那么什么是更年期?这个更年期呢其实它就叫做围绝经期。围绕这个绝经附近心个时间,叫做围绝经期,又叫更年期。因为从这个女性的整个生理过程来讲,中医讲二七天癸至,到七七天癸竭......
  • 大家好,现在荨麻疹得的人挺多的,那么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西医讲就是过敏,身上长各种风团疙瘩,可能吃点什么东西,或者不小心风吹到了,然后身上马上那个大疙瘩就起来了。那么它从中医辩证来讲,就是风热,风热侵袭造成的。但是呢如果急性荨麻疹......
  • 大家好,那么现在呢这个天气呢已经逐渐转暖,温度已经达到了二三十度,快要入夏那个感觉了。但这个时候呢还有人穿的特别厚,秋裤还脱不下来,特别怕凉,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内的问题,有外的问题。首先我们讲的外的问题,那么首先是外感风寒湿邪,有的人是什么......
  • 大家好,很多患者呢经常跟我讲,你看我舌头中间有裂纹,很担心我这是怎么了。我们看,一共有四种情况,第一个,阴虚血亏,第二个肾阴不足,第三心血不足。这三种情况基本算一个情况,就是第一种,阴虚,阴虚血不足。第一个考虑舌头特别薄,瘦,小,同时呢中间......
  • 大家好,那么今天呢我们讲一下脾虚和肝火旺的问题。现在肝郁和脾虚的患者是非常多。实际上呢很多疾病它往往有一个同样的症,肝郁脾虚。就是第一个我们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有人讲,我气虚啊,我乏力等等,这个都是是脾虚来的。但是肝郁有什......